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8章吃力不讨好(1/2)

据史料记载,萧瑀每次商议朝政的时候,总喜欢发表看法,而且说的话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让人无法反驳。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在萧瑀的面前就像是小学生一样,他们虽然认可萧瑀的话,可就是不服气,拒不执行!

不仅如此,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虽然是名臣,可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缺点,甚至还有些违法的行为。不过,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大家的屁股都不太干净,所以互相遮掩,都怕别人捅破这层窗户纸。

遗憾的是,萧瑀偏偏想做朝堂的搅屎棍,把大家的老底全都揭了出来。在李世民的眼里,朝臣们但凡有一技之长,他都愿意去用他们,至于缺点或者罪过啥的,能免则免,你好我好大家好呀!李世民既然不想处置别人,那就只好冷落萧瑀,这也是萧瑀屡次罢相的原因。

罢相归罢相,讨厌归讨厌,贞观一朝,李世民对萧瑀的品德还是挺认可的。李世民写过一首诗,专门赞扬了萧瑀耿直忠正的性格。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也算是贞观君臣的一段佳话吧。

魏征的前世今生

对李世民来说,武德旧臣治国理政的水平确实很一般,他是有伟

大理想的皇帝,也想干出一番事业,自己牛不算真的牛,他需要一批能臣干将,能够在关键时刻为他出谋划策。因此,贞观一朝的权力还需要继续洗牌。

627年8月19日,侍中高士廉被人举报隐瞒信息,李世民将他罢免。9月12日,中书令宇文士及被降职为殿中监,御史大夫杜淹参预朝政。

628年1月,某位大臣给李世民递了个秘密奏折,状告长孙无忌权力太大,又是皇帝的亲戚,很容易形成外戚专政的局面。

客观地说,朝臣们也不是故意挑事儿。唐朝立国之初,制度还不完善,朝廷大事由皇帝和几个开国功臣说了算。就拿中央政府的编制来说,尚书省除了左右尚书仆射、六部尚书之外,并没有设置这样的岗位,因此宰相集权的现象非常严重!

不过,李世民非常豁达,他将告状的奏折拿给长孙无忌,安慰道:“小舅子啊,朕对你没有丝毫的怀疑,朕担心和你之间产生隔阂,这才把奏折给你看!”

不仅如此,李世民以为朝臣在搞政治斗争,因此在开朝会的时候公开表态:“朕最信任长孙无忌了,你

们这些朝臣就不要瞎吵吵了!”

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李世民越是这样,他越觉得不安。事后,长孙无忌递交了辞职书,还让长孙皇后劝说李世民,这才从尚书右仆射的位置退了下来。

629年2月,也就是李渊交出太极宫的控制权,裴寂被李世民打压之后,秦王府的势力开始走向了前台。李世民下诏: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