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和杜如晦就不用多说了,魏征的戏份必须给足了。
魏征(580—643),钜鹿人(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魏征的老爹做过小官,可后来家道中落,清贫得一塌糊涂。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魏征别无选择,只能种地,或者干点儿小买卖糊口。有趣的是,魏征虽然是个穷二代,可是对耕田种地毫无兴趣,他始终觉得,自己应该有一颗大志,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梦想可以有,可日子还是得过下去,现实还是得面对啊!壮志未酬之前,魏征只能在家里混吃混喝,做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啃老族,到后来觉得不太好意思,于是找了个道观,出家为道士,一
来读书方便,二来吃公家的粮食。
起初,魏征和大部分普通青年一样,空有一番雄心壮志,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可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魏征在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情况下,不得不博览群书,慢慢充实自己,后来发现天下开始大乱,于是学习苏秦和张仪,把纵横之学搞得炉火纯青,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
有能力很重要,可是想要发达,也得有人生机遇啊。
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也起兵造反了,他听说魏征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因此给他发了offer,希望他担任典书记一职。说白了,就是元宝藏军中的专职秘书,专门负责起草军中的文书,收发机密文件。
元宝藏虽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可对魏征来说,典书记却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每次老板交给他任务,魏征都会拿出十二分的态度去完成。
没过多久,一个改变魏征命运的机会悄然降临了。
当时,瓦岗军的李密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中原地区的头号人物,元宝藏于是让魏征写信,表示要做李密的小弟。据史料记载,当时不少起义军都给李密写了信,可唯独元宝藏的信件让他印象深刻,文
辞华丽不说,马屁拍的恰到好处。
有一天,李密和元宝藏闲聊,无意间谈到了这封信,李密先是高度赞扬了这封信的水准,随后问道:“元老弟,这封信是不是你的手笔?”
得到大老板的夸张,元宝藏自然很得意,可他并没有厚着脸皮说假话,他在关键时刻顶了魏征一次:“这是我军中的魏征所写!”
有时候,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你的命运。
李密很欣赏魏征的才华,因此强行将魏征挖了过去。当时,瓦岗军是最豪华的造反集团,对有理想、有抱负的魏征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就业机会,在奔前程的路上,应该马不停蹄啊!据史料记载,魏征刚入职没多久,就针对当时群雄逐鹿的局势,给李密上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十策”,可谓是道道见血啊。
遗憾的是,李密是个志大才疏的人,他总以为自己是最牛的,至于魏征的建议,呵呵!更何况,李密招揽魏征并不是因为他的谋略出众,而是他的文采非比寻常,在李密的眼里,魏征只是个秘书,秘书就得干秘书的活儿。至于战略,那是李密和军中的高级谋士应该操心的事儿。
魏征吃力不讨好,反倒让李密对他喧宾夺主的行为心生不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