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就它吧。
李世民同众将士一起共享了这只羊。
这几句记录似乎很无聊,不是吗?
我不觉得。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兵将同心者,战必胜。
此御人治军之道也。
不久,李世民得到了一个利好消息,夏县事件专家组成员之一的陕州总管于筠从宋金刚处顺利逃
脱。然后李世民了解到,宋金刚目前正在介休稍作休整,尚未动身返回太原。
可追而击之。
李世民再度率军出发,奔赴下一个决战地点,介休城。
四月二十五日,李世民领兵抵达预定战场,然后他惊讶地发现宋金刚先生也在等他。而且是列队欢迎。
据记载,宋金刚率军两万,从介休西门出城,背靠城墙列下阵势,其阵列南北绵延,总计七里。
这架势摆明了是要与李世民兵对兵,将对将,光明正大地决一死战。
不用再斗心机,耍计谋,一刀一枪招招见血地拼个死活,你敢么?
有何不敢!且等我部署一下。
为保证不白来,李世民的这次长途追击之旅,那是下了血本的。秦王殿下亲自挂帅暂且不说。其他的配属也不白给。士兵方面,两万多人的部队里不仅主要以骑兵为主,还体贴地带上了骑兵中的骑兵,玄甲军全体。将领方面,不仅有老部将刘弘基,还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血液,具体数来,包括如下几位:李世勣、秦叔宝、程咬金、翟长孙、秦武通。
基本上唐军将领中最猛最能打的,都拉过来了。
于是,刘武周部下最经典的将帅组合终于等到了可与之匹敌的
对手。
经典组合之间的经典对决即将展开。
面对认认真真求死磕的宋金刚,李世民作出了如下破敌部署:总管李世勣、秦叔宝、程咬金攻其北阵,翟长孙、秦武通攻其南阵。本王亲统玄甲往来策应!
实践证明,决意死磕的宋金刚军的战斗力绝对令人生畏。
虽然唐军由五大名将坐镇,现场冲锋陷阵,大砍大杀,但是一番激战后,同时攻打南北的唐军竟然同时出现了退却的迹象。而精明的宋金刚显然也发现了这一微弱的动向,随即命令全军随时准备转入追击队形,务求一雪前耻,全歼眼前的这路唐军。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胜败死活,就看对手的下一秒表现了。
下一秒,黑云压城。
所谓黑云,自然是李世民和他的玄甲精骑。这伙人从来都是等着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正是热闹的时候,突然不知道从哪里绕到敌军的侧翼或背后,随即二话不说玩命地插上来。而且每次的战机选择还恰到好处,早不来,晚不来,来得总是刚刚好。不是敌人聚精会神地迎敌之时,就是在敌军自以为即将获胜,精神松懈的那一刻。
这一次,玄甲军依旧准确把握住了最佳的突击机会。然后奋勇一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