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搞个贞观朝的谏言次数表,魏征绝对排第一,而且第二名与之相距甚远。这么多的谏言,如果说每一条都是大道理,每一条都是对的,恐怕也没人会相信,魏征的特点是逢事必谏!
有一次,魏征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之后,竟然发现李世民没去外面游玩,于是好奇地问道:“陛下,大家都说陛下想要巡幸终南山,外面的仪仗队都已经严阵以待,可您最后却又没去,这是怎么了?”
李世民苦笑道:“爱卿啊,朕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可又害怕你来叽叽歪歪,所以中途就改变主意了。”
还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上好的鹞鹰,于是带
着它在后花园玩耍,正玩得兴起的时候,远远地瞧见魏征朝这边走过来了。李世民明白,魏征又要来给自己上课了,他又不好把鸟给丢掉,只好藏在怀里,打算等魏征离开后再处理。
魏征估计也看到了李世民的鸟,他又不好意思逼李世民把鸟交出来,为了让李世民长点儿记性,魏征站在那里口若悬河,从朝廷大事讲到百姓的小事,从上古的帝王讲到前朝的皇帝,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魏征便大摇大摆的出宫去了,留下李世民在那里抚摸着死在怀里的鹞鹰。
李世民讨厌魏征吗?
客观地说,贞观初期,李世民需要魏征这样的谏臣时刻规劝他。李世民以不光彩的手段从李建成手中夺得江山,无论是别人要求他干好这番事业,还是他原本就想要开创一番盛世,魏征这样的人都是他最需要的。
魏征的善谏和李世民的海纳百川,确实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不过,人都是会变的。李世民有时候想听谏言,有时候也想别人顺着他的意思来,魏征呢,有时候进言是为皇帝着想,有时候是为自己的名声着想。
贞观初期,李世民很支持魏征,魏征便越来越得劲,不仅对朝廷大事发表议论,还把自己
的嘴伸向了李世民的后宫。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一个女儿叫李丽质,聪慧美丽,人如其名。李世民封她做了长乐公主,准备嫁给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敕令有关部门在准备嫁妆的时候,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李渊的女儿,李世民的妹妹)多一倍。
这本来是皇帝的家事,你爱给多少嫁妆就给多少,毕竟都是自家人。
有趣的是,魏征看不下去了,他跑到李世民跟前说道:“过去汉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认为他的皇子不能比先帝的楚王和淮阳王多,因此只给了一半的标准,如今公主的陪嫁比长公主多一倍,岂不是和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
说白了,魏征的案例真的没有任何说服力,汉明帝干吗的,和李世民干吗有半毛钱的关系吗?魏征的强盗逻辑就是:前人已经这样干了,你就应该学着他。
魏征心机深沉,他看准了李世民想做千古明君的心态,既然是明君,那就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果不其然,李世民非常同意魏征的看法,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长乐公主的母亲长孙皇后。
皇后素来贤惠,听李世民讲了这番话,感慨道:“我总是听陛下称赞魏征,一直以来都不知是什么缘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