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却能以火箭般的升迁速度混到尚书左丞的位置,这让朝中不少人都眼红得很。当然,一个人的升迁速度高于所有人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别人的猜忌。
这不,魏征刚刚升了官,还没开始做事呢,就有人给他上眼药了:状告魏征私自提拔自己的亲戚为官!李世民前脚刚刚提拔了魏征,后脚便出了这档子事,他的心情自然不太好,因此责令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
温彦博调查之后,得出了明确结论:魏征是清白的。
李世民心知肚明,这是有人在背后捣鬼,不管是出于保护魏征的目的,还是免得自己识人任贤的英明受损,李世民都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魏征同志:“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
如果是一般的臣子,肯定要趁机表示一下对皇帝的感谢,顺便立个保证,以后坚决不会再发生这种事儿!
遗憾的是,魏征真的不是这种套路。前来传旨的宦官刚刚离去,魏征便穿上了官服。心想:李世民这孩子,真是一天不教训,就敢蹬鼻子上脸啊!
魏征:“陛下,臣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哇。”
第1
19章糊涂
李世民有些莫名其妙,这又是来的哪一出啊?
魏征:“臣请求陛下,要让臣做一个良臣,而不要做忠臣。”
李世民倒是很感兴趣,询问魏征什么叫作忠臣,什么叫作良臣。
魏征不疾不徐地说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君臣能够共享富贵尊荣,是为良臣;当着皇帝的面苦谏,却得不到皇帝的重视,以至于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
李世民最喜欢研究君臣关系理论了,魏征的发言让他耳目一新、振聋发聩,当即兴奋的不成人样,口头表扬不说,还给魏征送了五百匹绢,以资鼓励。
魏征出山之前,在道观里学习纵横之术,说话的功夫相当了得。做了李世民的臣子之后,魏征慢慢摸索出了一个说话的套路:先说他的理论,占据道理的制高点,然后再说皇帝的做法不符合他的理论。道理都是天下通用的,魏征的这个套路,别说李世民无法反驳,就连同事们也无力反驳。
李世民很喜欢研究历朝历代的君主,有一次,他读到隋炀帝的文集,觉得感悟很多,于是把小弟们叫进宫中,打算开个读书会。
李世民:“同志们啊,朕翻看了《隋炀帝集》这本书,
才知道隋炀帝的学问竟然如此了得啊。他也知道尧、舜二人的许多故事,对夏桀和商纣两个亡国之君也有一些论述,可他后来为什么也做了亡国之君呢?”
魏征把这些故事背得滚瓜烂熟,于是当仁不让地说道:“皇帝嘛,即便是圣人,也要听从别人的劝谏,只有这样文臣才能够贡献智慧,武将才能死心塌地地卖命。隋炀帝这个人恃才傲物、刚愎自用,一直以来就瞧不起道自己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