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雅和尚的供词,李世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李世民的英明,他岂能不知道这是有朝臣暗中指使,想要找裴寂的麻烦?不过,小弟们干的事儿正好符合李世民的政治诉求,他也就顺水推舟罢了。
至于蒲州的事情,裴寂知道有人在找他的晦气,如果将此事上报给朝廷,不正好中了人家的圈套?裴寂选择杀人灭口,完全是人之常情,至于被亲信常恭出卖,实在是出乎裴寂的预料!事实上,李世民也猜出了蒲州事件的隐情,他拒绝相信裴寂谋反的供词,最终将裴寂发配到静州,算是对天下人有了交代。
裴寂到达静州之后,对手直接跳出来诬陷裴寂要造反,这次就连李世民也看不下去了,直接命他们不要胡闹,这才制止了贞观初年对裴寂的政治斗争。
李世民害怕这群猪
队友损毁他的英名啊。
封德彝vs萧瑀:一个皮里阳秋,一个心直口快
说完了裴寂,再来说说封德彝和萧瑀。
封德彝,本名封伦,字德彝。爷爷是北齐的太子太保封隆之,老爸是隋朝的通州刺史封子绣,老妈出身范阳卢氏,家族非常显赫。
杨坚开国之后,封德彝投奔到杨素的门下,谋了个首长秘书的工作机会。有一次,杨素找封德彝谈话,封德彝也许是兴奋过了头,结果屁颠屁颠一头栽进了小水沟里。幸运的是,某位路人甲将他救了起来。
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封德彝也没和杨素提起,可后来杨素知道后,专门找封德彝问了此事:“小封啊,上一次落水,你怎么不和我说呢?”
封德彝气定神闲:“因为这是臣的私事,所以没说。”
杨素招揽了不少能人异士,也算得上阅人无数,可看到封德彝的淡定表现,心里还是很惊奇。想想看,一个23岁的年轻人竟然有如此厉害的涵养功夫,以后肯定有发展前途啊。此事过后,杨素开始对封德彝另眼相看,时常和他谈论政事,终日不觉疲倦,还将堂妹嫁给了他。
595年,在杨素的大力举荐下,年仅27岁的封
德彝做了内史舍人。有趣的是,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封德彝在仕途上是几乎毫无寸进,一直到隋朝末年,封德彝傍上内史侍郎虞世基,仕途这才有些起色。
据史料记载,虞世基资质平庸,毫无主政之才,可就是得隋炀帝的喜欢。封德彝看到领导不给力,心里也很着急,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封德彝向虞世基表了忠心,还给他提了个可行性非常高的建议:将皇帝身边有才华的人全都赶出朝廷,然后投皇帝的所好,专挑好听的话讲。
说白了,领导的能力属于三流水平,那就帮他把一流和二流人才全都逼走,这样领导不就是最牛的存在了?在虞世基和封德彝的联手下,隋炀帝越来越听不进逆耳忠言,隋朝的内政也开始败坏起来。
后来,宇文化及发动政变,让封德彝充当恶人,历数隋炀帝的罪过,隋炀帝却反问道:“封德彝,你是个读书人,能够昧着良心说大逆不道的话吗?”
封德彝表示,自己好歹也是门阀世家的后裔,搞点儿政治斗争没问题,可是要他当着老板的面说一些无中生有的诬陷之辞,他确实做不到啊。面对隋炀帝的责问,封德彝羞愧难当,转身离开了江都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