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太原留守期间,全国大乱,各地的枭雄们纷纷起义,有的人登基称帝,有的人扯旗称王,闹得不亦乐乎。再看看李渊,趁着帮朝廷剿匪的
机会,大肆招兵买马,招募英雄豪杰,用正当的手段壮大自己的势力。不仅如此,李渊还派李建成提前收买了河东的地主阶层,为接下来的起义做好一切铺垫。
等到朝廷无力平叛的时候,李渊振臂一呼:占据长安,废黜隋炀帝,扶持代王杨侑登基。“忠臣”的形象一览无余,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南下的路上,李渊一改隋末起义军的土匪流氓形象,下令对百姓秋毫无犯,又拿出了无数的空白官凭,以最低的成本拿下了河东。面对突厥人的咄咄相逼,李渊一方面用武力威慑,一方面用利益引导,对突厥人心思的把握,外交智慧的应用,堪称是外交史上教科书级的案例。
拿下长安之后,李渊并不着急进取关中,而是将目光锁定在西北的薛举、李杲,以及北边的刘武周等势力。这样的大局观,绝不是昏庸的皇帝能具备的,如果说李世民是所向无敌的战将,李渊就是运筹帷幄的战略指挥家。
遗憾的是,李渊身上也有许多毛病,比如爱好女色、贪玩奢侈、践踏律法等等。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太子府和秦王府之间的利益斗争,李渊想要玩权力制衡的游戏,而且玩
得还算不错。然而,当李渊发现两府矛盾激化,两个儿子开始刀光剑影的时候,他彻底傻眼了。
想要解决太子府和秦王府的矛盾,只能让一方彻底消失。
问题是,李渊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也是一位仁慈的父亲,他无法做出人生中最残酷的抉择,所以只能选择坐视不理,任由事态的恶化。
说白了,所有的恶果,全由李渊一人来承担。
李渊有自己的不幸,因为他丢失了皇位和尊严。李渊也有自己的大幸,因为他练就了隐忍退让的大智慧,最终能够和李世民和平相处,得以善终。
事实上,李渊最大的幸运就是,李世民是一位出色的继承人,他继往开来,让大唐帝国在世界历史上辉煌无比,大放异彩。正是因为这一点,李渊才没有因为两府之争中的不作为而蒙受后人的指责。
历史已经远去,昔日的帝王已经化为一抔尘土,纷繁复杂的历史纠葛也都烟消云散,雁过无痕,留下的唯有古人的智慧,今人的感悟,仅此而已。
扫清后患:杀!
626年6月4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控制老爹李渊,成了长安城的实际控制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