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这位父亲的行为是因为残暴、冷漠或者精神病态,那就完全误解了这件事。实际上,这位父亲的行为源自道德承诺的强大力量,在他眼中,自己的行为与保护女儿不受强奸毫无区别。
这种对暴力行为背后的道德本质的不同看法让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拉伊说:“只有当所有人所有地方都相信暴力是错误的时,暴力才会停止。”但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从不认为暴力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完全消失,因为我从不认为暴力永远是错误的。我的道德告诉我,有时使用暴力是正当的。
例如,我相信人们有权利使用暴力来帮助他人免遭袭击,或者使用暴力阻止他人偷窃自己的财物。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人们负有不可推卸的道德义务去使用暴力。我也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政府没有能力用暴力来惩罚犯罪者的国度。一些类似于贸易往来的人际互动都需要强制履约的观念:假设我付给你一美元买苹果,你收了钱却不给我苹果,如果这时我能找到人来干预,迫使你给我苹果或还回一美元,那这样的世界其实对你我都有好处。但是,如果这种干预背后没有某种暴力作为支撑,那它很可能就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所以,如果没有暴力或者暴力的威胁,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一团糟。
当然,虽然拳击比赛、美式足球和武术格斗本质上也是暴力性质的,但我认为它们作为消遣和娱乐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我讲这些是想让大家看到,与暴力相关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只要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暴力并非解决办法,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只不过有些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一个存在暴力的世界上,所以不得不绞尽脑汁地去思考何种程度以及何种类型的暴力是合适的。
我们都见过一些以道德之名做出的暴力和残酷行为,但更多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诚然,很多强奸犯、抢劫犯和盗窃犯不会真的认为自己是大坏蛋,反而会说自己是社会环境的受害者、其他人应该为他们的行为负责、自己的需求比其他人的更紧迫,等等。但几乎没有人会异想天开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义且合理的。他们还是需要找到其他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比如太需要钱、太缺少关爱、太渴望成功等。
这样一来,我们就又回到了共情这个话题上。并非所有人都会用他人的痛苦来换取自己渴望的东西。
或许,这就是因为共情为我们踩了刹车。贪婪会驱使我们想要把人打昏然后夺走他的钱财,但共情让我们不忍下手;愤怒会驱使我们想要对羞辱自己的人拳脚相加,但共情让我们三思而后行。
在第2章,我讲过一个住在集中营附近的女性的故事,她对集中营里惨绝人寰的事情感到共情,觉得不堪忍受。但她的反应是要求将集中营换个地方,这样她就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了。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都说明共情未必能让人变得更好。当然,有些情况下,共情确实会让人变得好一些,阻止那些最恶劣的冲动。例如,乔纳森·格洛弗讲过一个有关乔治·奥威尔的故事。在参加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奥威尔曾经面对着一个双手提着裤子的敌方士兵:
当时我并没有开枪射击,因为他的双手正提着裤子。我参战是为了杀死法西斯,但一个正在提裤子的男人并不是法西斯,他看上去就是跟你我一样的大活人,而这时你不会想对他开枪的。
我承认,共情有时能起到刹车的作用,但我更觉得共情会成为油门,事实上,共情本身可能就是引发冲突的原因。每当提起共情,人们总是会想到良善之举,我想到的却是战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