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前传月露情缘2(2/2)

“好,不说那个了,”宁楚格笑了笑,把注意力转回戏台上,“还别说,她唱的可真不错,一般人还看不出来她只是个票友(注12),就连元寿阿哥也很欣赏呢!”

只见原本对台上的《牡丹亭》并无太大兴趣的弘历也不知什么时候被这戏中佳人所吸引,一时间竟失了神,仿佛忘记了自己的来意。

即使在台下的一篇喝彩声中,一身“杜丽娘”装扮的高宁馨依旧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位系着黄带子的公子哥——弘历的目光,眼神里是止不住的得意,唱的也更起劲了。

高宁馨此时还没有注意到,在茶园后厨正对着戏台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有一个小女孩也一直紧盯着戏台上“杜丽娘”的一举一动。

看到弘历这样,瑛代懊恼地直拍额头,“都怪我多嘴,哎……”

宁楚格瞟了瑛代一眼:“还真是你告诉高大小姐,元寿阿哥要在茶园举办灯谜大会的事情的?”

“别提了,”瑛代郁闷得只想撞柱子,“我只是想让高大小姐看看容音格格的风姿,让她知道容音格格和元寿阿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让她少做僭越之想,谁知她竟然直接来到戏台上叫板了!”

宁楚格拍着瑛代的肩劝慰道:“你也别太自责了,元寿阿哥可是万岁爷最看重的皇子,他还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

果然,眼看《牡丹亭》唱到最后一折,还没等李玉出声提醒,弘历就非常果断的起身,带着李玉到后台去做准备了。瑛代和宁楚格欣慰地对视了一眼,也跟了过去。

只是她们都不知道,在起身之前,弘历在李玉耳边吩咐道:“你等一会去向那个戏班打听一下,这个‘杜丽娘’究竟是什么来路,这看上去并不像是梨园中人,该不会是哪家大小姐来玩票的吧?”

看到弘历离开,台上的高宁馨眼里闪过一丝失落,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唱腔和身段,毕竟吸引弘历注意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就让她尽情地过足“唱戏瘾”吧!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

唱着唱着,高宁馨逐渐发现,一个小小的身影一点点靠近戏台旁边的角落。看到那张熟悉的小女孩的脸,高宁馨不禁笑了,刚才的那点不快也一扫而空。

毕竟她高宁馨唱得戏,是从来不会缺少观众的!

“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空前卖力地唱完最后一折后,“杜丽娘”谢幕,赢得茶园的观众们一片喝彩声和掌声。

台下的角落里,小女孩依旧在痴痴地目送着“杜丽娘”的背影,这是一个比她大几岁的少女走过了拍了拍她的肩:“好了,璎宁,戏都唱完了,别傻站着了。”

魏璎宁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向少女致谢:“谢谢你荣姐,刚才愿意和我换班,明天的活,我一定会帮你干好的。”

“行!”荣姐拍了拍魏璎宁的小脑瓜,“没想到你这小丫头还是个戏迷,就为了看这出戏,居然愿意用干一整天的活来交换。好了,快去忙吧,不然老板发现咱们不在就不好了。”

魏璎宁跟着荣姐,立刻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魏璎宁当然不是戏迷,她来茶园打零工也只是为了帮怀孕又生病的娘补贴家用,究竟是什么魔力,让她愿意白干这一天的话来交换看这出《牡丹亭》的机会呢,魏璎宁一时也说不上来,只能说当她听到那美妙的唱腔,认出戏台上的“杜丽娘”是谁之后,就“情不自禁”了吧!

一出《牡丹亭》唱完,李玉和瑛代,宁楚格迅速带人将戏台改布置为“灯谜大赛”的主席台,当系着黄带子,气宇不凡的弘历登场,原本喧闹的茶园也立刻变得安静起来。

“各位朋友,本来这个‘灯谜大赛’是应该四个月前就举办的,只是因为鄙人事务繁忙,才拖到了今天,所以比赛前先请大家看出《牡丹亭》来赔礼。”弘历朗声说道,“今天举办这个大赛,就是想以文会友,以谜会友,以琴会友!今天的比赛,大家可以一人参加,也可以组队参加,但是每队不得超过三人。拔得头筹者,就以我珍藏多年的古琴‘月露知音’相赠!”

接下来李玉上台宣布比赛规则:“今天的灯谜大赛分三关,第一关是‘抢答猜谜’,我们会分别出五十道谜题让大家举手抢答,前十名者进入下一关;第二关是‘猜谜作画’,根据我们所作的谜题来作一幅画,画得最接近意境的前三名进入第三关,最后一关是‘猜戏’,我们几个到后院演一出戏,猜谜者要根据我们的表演猜出我们提出问题的答案,最先答出者为优胜!大家明白了”

“都明白啦,快开始吧!”

在茶园众人兴奋地催促声中,灯谜大赛开始了,李玉宣读第一题:“据说宋代有位官员,请了一位工匠为他建一座后花园,工匠把设计图纸交给他,官员看了图纸,在纸上题了一首诗: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请问官员这是什么意思呢?”

李玉话音刚落,容音就举起了手,在弘历的眼神示意下,容音站起身朗声回答:“这位官员的意思是要在后花园加扇门吧。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倚阑干柬君去也’的迷底是门,‘霎时间红日西沉’是门,‘灯闪闪人儿不见’是门,‘闷悠悠少个知心’还是门!”

“说得好!”弘历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

李玉又继续读题,茶园里抢答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有一道题一时间把大家难住了:

“有一个女子的丈夫离家做生意,好几年不回,妻子写了一首诗:四月将近五月初,刮破窗纸重裱糊;丈夫进京整三年,捎封信儿半字无。这首诗字面是表达闺怨,其实每一句都是一个谜题,分别是和丈夫的生意有关的四样东西,请问她丈夫是做什么生意的,这四样东西分别是什么?”

一片寂静声中,苏静好缓缓举起手,然后起身轻声道:“这位女子的丈夫是做药材生意的。这四句诗的迷底也都是药材,‘四月将近五月初’是半夏,‘刮破窗纸重裱糊’是防风,‘丈夫进京整三年’是当归,‘捎封信儿半字无’是白芷。”

“静好你真是太棒了!”看到静好说出正确答案,容音兴奋地一把搂住她的肩,两人相视而笑。

“姑娘也是才思敏捷啊。”弘历也开始注意到容音身边一直相对低调的苏静好,微笑着说道。

“小女愧不敢当。”忌讳着弘历的皇族身份,苏静好有意躲闪着他的目光,低头回应道:“只是家父曾经做过药材生意,才略知一二。”

第一关结束,容音和苏静好的一队答对的谜题名列前茅,她们和其它九队进入了第二关。

在准备第二关“猜谜画图”之时,在弘历身边忙前忙后的李玉顺着主子的心意,奉承道:“这容音格格和她那位汉人小姐朋友还真是珠联璧合,看来这次‘灯谜大赛’的头名非她们莫属了!”

弘历饶有兴致地嘱咐道:“今天的‘意外收获’还真不少!李玉,你也去打听一下,那位汉人小姐究竟是什么来路,听口音像是江浙一带的人,没想到富察家的格格还有这样的闺中密友……”

“嗻!”李玉立刻应道。

弘历和李玉的对话,在后台准备画图纸张的瑛代和宁楚格听得清清楚楚,瑛代撇了撇嘴:“哎,咱们的元寿阿哥,还真是风流倜傥,四处留情。”

“咱们又不是第一天见识了,元寿阿哥深情,但也多情。”宁楚格意味深长地说,“再说,元寿阿哥可一直梦想着同时拥有‘娥皇女英’(注13)呢!”

瑛代无语地摇了摇头,宁楚格拍了拍她的肩。

注释:1 京城“富察氏”的名臣世家有很多,光沙济富察一族就有马齐,马武和李荣保三兄弟三家,因此称“富察府”很容易混淆,所以本文称李荣保家为“沙济富察氏李总管府”,简称“李府”。

2 《献钱尚父》是五代时期高僧贯休为吴越王钱鏐所作的诗。

3“二阿穆吉”是指容音的二伯,雍正初年的领侍卫大臣富察·马武。

4富察·马武于雍正四年初去世,本文设定是马武家儿孙稀薄,所以他临终前推荐侄儿傅清“恩荫”进宫当了御前侍卫,历史上傅清的入仕之途也是从雍正初年进宫当侍卫做起的。

5 雍和宫,由于雍正皇帝在当雍亲王时期潜邸,在雍正继位后就被改造为“行宫”,由于四阿哥弘历和五阿哥弘昼皆出生于此,所以雍正会不时让他们去雍和宫小住一段时间,并参与关于府邸事务,以示“不忘本”。

6“元寿”是乾隆皇帝弘历的小名,根据部分历史材料,在雍正的皇子弘历和弘昼结婚之前,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宫女太监对弘历和弘昼一般都是以小名相称,“弘历”、“弘昼”这些正式的大名是在他们成家之后才正式启用的,因为小名不用避讳,所以与阿哥关系比较亲近的宫女和太监也可以称呼他们的小名。PS:弘昼的小名叫“天申”。

7 在《雪夜情》一文中,瑛代在和高宁馨喝酒时曾经提到:“当初马中堂请我和宁楚格去教他家贞仪格格和容音格格骑马和射箭,真快啊,一晃都三年多了。”

8 谙达,满语“伙伴”的意思,在清代宫廷一般指从小教皇子骑射和保卫皇子的侍卫(在晚清有些从小伺候皇帝,地位较高的太监也被叫“谙达”),清代笔记记载“凡皇子六龄入学时,遴选八旗武员弓马、国语娴熟者数人,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谙达’”。文中的王谙达就是《延禧攻略》原剧中乾隆在调查生母时候询问的王天一。

9 根据富察家族后人的回忆录,雍正在孝贤皇后九岁时候就在一次前往李荣保家时认识了她,对她的书法和才学很欣赏(具体故事可见度娘百科),那一年弘历十岁,雍亲王初遇九岁富察·容音的故事后文也许会作为回忆写一段。

10 按照清朝规定,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孙及其兄弟的子孙称为“宗室”,系黄色腰带,民间俗称“黄带子”;清太//祖//的叔伯的后人称为“觉罗”,系红色腰带,民间俗称“红带子”;官员和平民一般系蓝色或黑色腰带。

11杜丽娘,小说和改编昆曲《牡丹亭》中的女主角。

12 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与专业演员水平相当,但不以演戏为生的戏曲爱好者。

13 娥皇女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舜为妻,娥皇封为后,女英封为妃。在关于清代一些野史记载中,乾隆曾经把孝贤皇后和慧贤皇贵妃比作他的“娥皇女英”。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