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娘在此等候,奴才去通禀皇上。”宦官一礼,匆步向亭去了。
不知名的花香随风飘来,颇有几丝甜腻,不是梅竹之流。却也不会奇异,虽是冬日。此处名为看山亭,居高不寒,可眺远山。帝王闲暇之时,常来此处躲清净,与人对弈。
“娘娘请。”宦官很快回来,恭敬引路。
走近才发觉,碎石小道旁开着不合时的娇嫩花草,甜腻香气正是由此而来。琉瓦亭中坐着两个身影,一个身着挺括常服,腰佩旧白容臭,执黑子,不怒自威的目看到来人时涌起一丝不易觉察的柔情。另个青衫风流,唇红齿白,把玩着纯白玉棋,闻声望过立身行礼。都是一样的动作,别人做是端庄,他做起来却有几分不一样的风雅。
“国师不必多礼。”伶舟归回以一礼。国师一务不干政务,只管祭祀祈礼,不属哪部哪司,单成一体。甚至非职,国中重祀,非侍君而是奉天,自然不受凡尘职务,是极特别的存在。每任皆由上任占卜指定,往往会是个才出生的婴孩,再报于朝廷,接到身边抚养教导,不会留下肉体的子嗣,更似一种没有血缘的传承。最初一任的国师是开国伴在初代君王身边的大巫,凭着预知与巫术立下不少功劳,最后平定八荒时立下誓言,愿永守四海长宁,便有了这样的传承。难免有传言道,代代是其转世。
听命于天的存在,无需囿于礼教,国师却极守礼,倒很是不同外貌。大抵也有帝王的原因,每代君王与每任国师,总是生来相伴,说起来也是件趣事,印证几分转世说法。他二人就更不同了,自幼形影不离,大了也是万般无忌。帝王躲清净时在此与人对弈,这个‘人’从来特指国师。
国师无笑而有情的眉目一转,转身想示意告退,帝王却专注看着棋盘道:“几子之事,隐曜勿急。”国师落座,帝王又道:“思儿可急?”
这是曾经二人闺中蜜语所取,伶舟归沉默片刻,应道:“可观陛下棋略,是臣妾之幸。”
帝王听了面无表情,亲自站起身拉过人,牵坐在自己身边,一语不发落下一子。国师专注棋局久久思虑,如帝王所言,确而几子之事。白子势成,黑子败势难转,还差几步,即是溃不成军。
棋自是不会催的,帝王也并不想催。昨日的事自是听说,眼见更教人心疼,他的目光不由在那些青紫上打转。手炉不合适,太热不好散瘀,棋子是暖玉,但太小了,左右是没有别的东西,宽厚干燥的手探去,不轻不重地握住伶舟归的手,想替她温暖起来。感受到她轻微的挣扎,微微无奈一笑,并不放开,换了左手执棋。
国师并未注意对面异样,像是终于思索好了,落下白子。道是棋风如人,白子慎之又慎,细密周全,即使势头如此也没有放松一二,割据得愈发狠。
帝王看了看,一点也不犹豫,略加思索就再落下黑子,右手依然温暖着另一只手。
国师还是虑想良久,可这一子,落偏了。
“隐曜?”这一手不偏,便成定局。
国师取二子落角,投子认负,道:“陛下心不在此,却要隐曜心在此处,实不公平啊。”
“隐曜认输作甚?”
国师笑道:“为了陛下专心在处。”挤挤眼告退,洒然下行。
帝王看他远去,仍未松手,道:“思儿所为何事?”
伶舟归垂眸:“来向陛下求一样东西。”
“琴不是赐给裳妃,是想经她手还你。”他知在他手中是还不回去的。
“谢陛下。”
“……思儿想要什么?”
“天羽衣。”
百鸟千羽取一,莲火锻丝编织,相传裙摆融有凰羽一根,非针线缝制,实实在在的一丝一缕皆为手编,无一丝拼凑痕迹,天衣无缝,谓称天羽。有传言道穿天羽一舞,可引凤来。是某一代君王为爱妾所耗无数珍材,募千名巧匠所作。林见欢倒是求过,不过没求到。
帝王神色平静,话音却透喜:“思儿不开心?”若肯为赐琴一事置气,求天羽衣以对林见欢,想必还是在乎他的。
“臣妾很好,裳妃似是不太好,借花献佛,既是她将琴还与臣妾,臣妾也当还些恩情。”
他不免有些失望,但仍答应下来。伶舟归谢恩,以不扰陛下清净为由,如那远山渐远。
折竹借扶持之姿,由下紧握住伶舟归的手,问道:“娘娘就知陛下定会答应么?裳妃娘娘都没磨到呢。”
“他于心有愧,要你送去的萧就是为了教他记起。”尽管也许从未忘记。
折竹无言一阵,道:“奴婢以为您不会这些。”
“再不会,死过一遭也该会了。”
不急不缓步回殿中,等了没一会儿,东西跟着旨意一道来了,虽是御赐,但特例由她处置。
“请裳妃来。”伶舟归道。
芜绿领命前去。
一盏茶后,芜绿复命,一炷香后,林见欢姗姗来迟。不等主人看座,自觉坐下,等茶来后缓缓饮下小半杯茶,撑着脑袋漫不经心开口:“太阳不是还没打西边来吗。”
她不急,伶舟归更不急,看不得她懒散样,颦眉道:“坐好。”
“……我不。”差点忘记这家伙多古板了,厅中太暖,对着伶舟归这死人脸又提不起戒心,不自觉放松露了原型,反正也没有其他人,也怪伶舟归扰了她的回笼觉,林见欢理直气壮。
伶舟归揉着眉心遣散了人,叹道:“仪态。”
“不要。”林见欢答的干脆,见伶舟归遣散了人,更无顾忌,都快融在椅上。
“脸。”
“不要。”林见欢又干脆答了,答完才觉不对,气红了脸,咬牙切齿地瞪伶舟归,不过倒是直起了脊梁。也是此时注意到桌上盖着的东西,瞟了几眼,没太在意。
伶舟归却在此时道:“送你的。”
林见欢生疑,道:“什么东西?”
厅中仅剩折竹与相留,伶舟归向折竹看去,折竹会意奉物到林见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