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翻过年,进入了一九七七年。
天气越来越冷,但祁家人的内心是火热的,日子进入腊月,祁家的喜气越发浓厚,祁山大队是祁家的根,所以迎娶是要在大队里举办的,亲戚朋友很多都在村里。
祁连平和叶暮回来后,几乎每日都有人上门,虽然祁连平已经不是祁山大队的大队长了,但人家一家子出挑啊,还有个金馍馍媳妇。
现在谁不夸祁连平是个有眼力的,早早定下了这么好的媳妇,现在都不需要奋斗,以后躺着过幸福日子就好。
当然这些话都是社员们私下议论纷纷的,祁连平就算不是大队长了,但当初大队长的威严依旧在社员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人敢当着他的面,委婉说他吃软饭。
但羡慕嫉妒的风声总是一直在,毕竟人祁连平不仅可以吃软饭,还能啃小啊,孩子个个出色,祁季远要娶的还是潍县县长家的闺女。
这让人不得不多想叶暮的家世得有多厚,才能让一县之长愿意把独生女嫁入祁家。
祁连平和叶暮听到这个消息后,解释过一次,是俩孩子自己喜欢,跟家世没有关系,那时候楚家也并不知道叶暮是京市叶家的人。
但社员们不信啊,如果不知道,人家楚县长家的千金会要个退过亲的,乡下男?
人心中的念头是无法被旁人左右的,相信的自会相信,不相信的解释再多也没用,所以顺其自然呗,爱咋想咋想,反正不影响自家迎亲就好。
对于祁家把祁季远的婚事办在祁山大队,也有人说风凉话,明明找到有钱的京市亲人了,怎么就舍不得花钱去国营饭店办呢?
城里人不都讲究在国营饭店办喜宴,这样才隆重、有排面?楚家和楚家的亲朋好友能接受来祁山大队喝喜酒?
不怪祁山大队的社员们这样想,其实按照本来的乡下人家的结婚流程,其实就只有接亲,然后两家各办各的喜宴。
可祁季远和楚文文的喜宴,社员们得了消息,听说是两家一起办的,那怎么还选在祁山大队?
但也正因为如此,社员们渐渐就都接受了,人家楚县长都没意见的事,他们有意见个啥。
对于这事,祁连平和叶暮也是没有想到的,当初跟楚家提议过在国营饭店举办俩孩子的喜宴,毕竟城里人还真多会选择这样举办。
可这样举办总会少了些热闹和乐趣,就是聚在一起吃顿饭而已。
疼孩子的楚进国和范淑珍其实更喜欢农村办喜宴的热闹劲儿,所以问了祁连平和叶暮,要不要在祁山大队举办。
祁连平作为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其实是更偏向于在大队内举办孩子们的喜宴,当然他更会尊重自己的孩子,毕竟是俩孩子的婚姻大事,在家能承受的范围内,俩孩子的意见最重要。
祁季远和楚文文都没意见,且赞同,所以喜宴就敲定了。
楚进国其实选择祁山大队还有自己的考量,他的身份地位注定了会有不少下属来恭贺,这礼或是礼金收不收?
但如果在祁山大队举办喜宴,那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因为祁连平和叶暮早早就说过了,这次喜宴的所有所得都让小俩口自己拿着,回礼他们长辈会解决。
楚进国和范淑珍也是同样的意思,所以只要说明白了,那些人不会送给小辈结婚多厚重的礼,不好看,也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