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是想李氏与颍川大族联姻?”
司马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再看李昭的目光,俨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从招揽颍川大才,到与颍川大族联姻,这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李昭看着司马徽那惊异目光,倒也不遮掩,对司马微拱手道:
“李氏正是此意。”
“昭一直相信人才是一个家族壮大的根本。而李氏所缺,便是人才,便是底蕴。欲壮大李氏,欲想李氏在北疆有一番作为,少不了有才之大才相助。”
“李氏相比于颍川的众世家而言,终究是外人,岂能得到对方真诚、大力支持?”
“纵然是先生为昭推荐的三名大才,昭也相信他们皆有才能,但,这三人中除了出身寒门的戏志才,容易招揽,可得其死心塌地效力。其他荀彧、钟繇怕都是颍川两族中流砥柱。如此核心子弟,荀氏、钟氏的家族希望,两家又岂会让他们不留余力的帮助李氏?”
“因此,纵然昭为大汉车骑大将军,显赫一时,却也实在难以从颍川各大世家得到不留余地的支持。”
“李氏唯有打入颍川这盛产人才各大家族,成为自家人,才能够让颍川各大世家真心相助。李氏乃将门,统兵作战,这自然不在话下,所缺是智谋、政务人才,李氏与颍川世家互补,又岂不是一条长远之道?”
“因此,李氏欲成就一番功绩,还请先生助李氏一臂之力。”
李昭对水镜先生司马徽拱手解释着李氏与颍川世家大族联姻的必要性。
在汉朝尤其是名士,皆有自己傲气与傲骨,让一个名士去说亲,那也有前提。
最起码要说服对方。
李昭一番陈述说出,草庐内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虽然明白这是李昭的野心,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李昭说的有道理。
越是有气节的大世家,如荀氏这般出过荀氏八龙。就算是征辟入朝为官,这些世家之人还要想想要不要去。
荀彧是荀氏家族的未来,纵然李昭是车骑大将军,欲想征召,恐怕荀氏都会慎重考虑,还不一定会放人。
朝中三公太尉、司空、司徒以及九卿,高级官员多了去了,并不止李昭这一个。
凭什么要从李昭一个武将这里出仕?
因此,李昭欲走联姻一道,打感情牌,先与对方成为一家人的策略,让水镜先生司马徽都不禁暗赞却是不失为一条捷径。
草庐内,李昭说完,便与贾诩目光皆放在了司马徽身上。
司马徽沉吟良久,最终点头叹息苦笑道:
“侯爷说服徽了。既然侯爷所为也是为了大汉边疆,为了并州百姓,那徽便破格为李氏充当媒人便是!”
司马徽苦笑着说道,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了帮助李氏。
他并没有受李昭威胁,也没有很不情愿,不是被迫的。
实际上,他司马徽愿意为李氏推荐人才,乃至破格去成为李氏的媒人,还是因为李昭从大义、情感说服了他。
大义指的是,并州治理关乎大汉边疆与百姓安危,另外李昭立志言要平衡好夏胡族与大汉之间关系,立求大汉万里边境再无边患,如此深明大义,让他司马徽都感觉到了向往。
其次是情感上,李昭以“续两家旧缘”为切入,言可以通过李氏崛起、辉煌,洗刷太史公因为李陵案受到的屈辱。
李昭的精妙之处在于,两重逻辑环环相扣,通过“大义理想之举+家族情义”的双重叙事,最终使他司马徽卸下了心理防线,愿意主动“助李”。
这是一种“主动选择”而非“被迫妥协”。
草庐内,李昭听到司马徽的话,大喜过望,立即对司马徽拱手谢道:
“谢水镜先生,他日若是李氏有所成就,定不忘水镜先生今日之情!”
“徽不过一个山野村夫,不求荣华富贵,也不求官爵,侯爷不必如此,侯爷欲李氏联姻颍川大族,不知可有什么想法?”司马徽很快便把话题转移到了联姻之事上,对李昭问道。
李昭闻言,倒也不迟疑,对司马徽道:
“昭确实有一些想法,李氏一门俊杰其实并不少。吾堂弟李辰现为大汉镇西将军,也是被赐爵狄道亭侯。吾另外一个堂弟李猛之前被封为北军五校中的步兵校尉,马邑大捷也立下了功勋,只待这次平定黄巾后陛下再行封赏。”
“因此,吾堂弟李辰、李猛二人皆为李氏俊杰,婚配颍川大族也是门当户对,昭欲为他们在钟氏、郭氏中挑选女子联姻。”
顿了顿,李昭又道:“至于荀氏,在颍川中名头最盛,也是最多人才之家,本侯欲亲自与荀氏联姻,不知水镜先生以为如何?”
草庐内,水镜先生司马微初开始听着李氏的李辰、李猛皆俊杰子弟,配上颍川各家那都是高配,自是点头,确实两人皆是李氏顶梁柱。但是,司马徽后面听着李昭竟然想自己联姻颍川荀氏,安排李辰、李猛在钟氏、郭氏中挑选女子联姻顿时哑口无言,一双眼睛颇为无奈看着李昭。
李氏一门三俊杰李昭、李辰、李猛三人皆要联姻颍川世家?
他司马徽都要去当这个媒人?
不错,李昭确实欲重仓颍川世家。
自己迎娶荀氏女子,为李辰、李猛也安排钟氏、郭氏女子,如此,陇西李氏一连与颍川荀氏、钟氏、郭氏三家连上关系,李氏在颍川便可以打开局面,打响名头了。
“先生以为可是有什么不妥?”李昭当没有看到司马徽的无奈表情,笑着再问道。
司马徽闻言,摇头叹息道:
“这次徽在颍川真的没有脸皮了,不过,若是能够让侯爷实现今日对吾所说志向,徽纵然拼了没有脸皮,也是值得了。”
一边说着,司马徽对李昭拱手,道:
“此事徽应下了,侯爷且等吾消息!”
李昭听到司马徽答应下来了,成为李氏媒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对司马徽一阵感谢。
接下来,李昭又与司马徽一番商议一些联姻细节。
李昭表达了自己愿意以“侧室之礼”,迎娶荀氏女子,这让司马徽一阵点头,李昭在迎娶了万年公主刘慕为正妻情况下,以侧室之礼联姻荀氏,礼仪是不差了。
“水镜先生既然向昭推荐了寒门子弟戏志才,昭想要与之一见,能否唤来!”
李昭与司马徽商量完联姻的细节后,突然说到了一开始推荐的三人之一的戏志才,笑道。
司马徽微微一怔,看着李昭,点头笑道:
“侯爷对人才真是求贤若渴啊,不仅谋划颍川大族大才,同样对寒门子弟也不放过啊。”
“不过既然侯爷又如此求贤之心,徽这就让人把戏志才请来。”
说着,司马徽来到门前,让书童去把戏志才请来。
李昭听着司马徽让人去请戏志才的话,脸上却是露出了期待之色。
……
颍川书院内。
因为李昭亲临,让整个书院的学子们并不平静。
一来是因为李昭声名在外,数破异族,发明李侯纸,在大汉内有着不弱于后世巨星级的影响力与受欢迎程度。
另外一方面,还是因为李昭被封为车骑大将军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不知道武睿侯到颍川学院有什么事情?听说是拜访水镜先生去了!”
“这还不清楚吗?水镜先生司马徽可是太史公之后,陇西李氏与司马迁本就有渊源,来到阳翟,拜访水镜先生多正常啊!”
“武睿侯真是英武非凡啊,初至阳翟便覆灭了城外黄巾,武睿侯骁勇善战不下卫霍,时至天下乱起,若是能够跟随武睿侯建功立业便好了!”
……
颍川学院内,三五一成群的颍川学子聚集着,颇为激动、亢奋着议论着到颍川学院的李昭。
在一颗大树下。
一个身穿洗的发白的寒酸十七八岁青年,与一个十三岁身体痩削但眼眸颇为灵慧的少年站在一起。
两人余光皆看向学院深处的一间草庐。
那正是司马徽的草庐。
“志才兄,你也以为这武睿侯到颍川学院是单纯拜访水镜先生的吗?”少年郭嘉听着耳边传来的其他同窗的议论声,对戏志才笑道。
戏志才正看着司马徽的草庐,眼眸中并不平静,甚至有些紧张与期待,听到身边好友郭嘉,这个颍川小太公的话,戏志才摇头道:
“车骑大将军此来颍川学院目的未必如此简单。如今天下各处黄巾乱起,颍川的黄巾大多集中在昆阳城,车骑大将军不前往昆阳城,反而先清扫了阳翟城城外黄巾,这其实并不能够完全说的通!”
“而且,陇西李氏与司马氏早已经多年未有联络,水镜先生又隐居于世,焉能让车骑大将军专程拜访,恢复前旧,因此,车骑大将军此来颍川学院定然有所求!”
“这里是颍川学院,没有其他,只有聚集于颍川的学子。因此,车骑大将军此来颍川学院应该不是单纯恢复与司马氏前旧,应该还有招揽颍川才子之意。毕竟,车骑大将军肩负平灭天下黄巾之重任,当先开府,募集贤才,才好平灭黄巾!”
戏志才眼光灼灼看着水镜先生草庐,另外一边却是轻声对好友郭嘉说出自己的判断。
而正是因为戏志才判断出李昭来颍川学院的目的。此时,戏志才才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他戏志才想要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