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庆功宴上。
随着张让手执圣旨站了出来,要给李家子弟封赏的话音落下,众人皆是静了下来。
不仅皇后感觉到了不正常。
朝堂公卿杨赐、袁逢、曹嵩等人也皆是放下了手中酒樽。
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刘宏为何要这么做。
庆功宴的场合,并不太适合封赏。
在朝议上当着公卿的面封赏,显然效果更佳,显得也更正式、适合。
而且,关键朱儁这个主将都没有封赏,怎么就先封赐李家子弟?
哪怕这场战争,李家子弟所立功勋比朱儁功劳丝毫不差。
李昭亦是有些诧异,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李昭心中虽然疑惑,动作却丝毫没有怠慢,立即起身,一旁一同回来的李峰、李阳二人也纷纷站了起来,做出恭敬接旨之状。
李辰、李猛这次都留守了马邑,并没有回来。
“李昭与李家子弟接旨!”李昭恭敬说道。
张让见李昭以及李家子弟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打开圣旨,头扬起,当着所有目光大声宣读了起来。
“皇帝诏曰:
朕闻陇西李氏,世出名将,忠勇传家。今有李氏子弟李昭、李辰、李猛,于大破中部鲜卑战役中,奋勇当先,智勇双全,立下赫赫战功,朕心甚慰。此等忠勇之士,实乃国家之栋梁,社稷之卫士,当封赏以表其功。
朕特封李昭为羽林军中郎将,掌宿卫宫禁,护卫朕躬。并赐爵陇西亭侯,食邑一千户,以彰其智勇双全、屡建奇功之勋。
封李辰为狄道亭侯,食邑八百户,以表其勇猛果敢、忠心耿耿之忠。且李辰目前正替大汉守卫马邑城,朕念其守卫边疆之辛劳,官职日后再行封赏,以慰其劳。
封李猛为北军五校步兵校尉,统领北军步卒,精练武艺,以备国家不时之需。李猛武艺高强,于战役中斩将搴旗,抓获鲜卑右贤王,立下赫赫战功,朕特以此职赏之。
三子皆乃国之栋梁,民之表率,当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念,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朕期待尔等继续为国效力,扬我国威,造福苍生。
此诏既出,诸将当以此为鉴,勉力前行,为朕之天下再立新功。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张让尖细而又响亮的声音响彻。
“什么?李昭、李辰皆封亭侯了?李猛封北军步兵校尉?这…这竟然一门两侯三将?!!”
大殿内,杨赐、袁逢、曹嵩等三公九卿以及参与庆功宴的众将领无不躁动了起来,甚至喧哗了起来。
实在是,这对李家子弟封赏着实重啊。
朝廷不仅封李昭为羽林军中郎将,赐爵陇西亭侯,食邑一千户,亭侯啊,还一下就给了食邑一千户,要知道普通的亭侯也就几百户食邑,这食邑怕是都达到了乡侯了。
关键,封了李昭为亭侯,还提拔了李昭晋升为羽林军中郎将了,本身中郎将,便是两千石俸禄大官,在没有征战期间,大汉的中郎将已经是顶级将领了。
还封赐了李家的李辰为狄道亭侯,食邑八百户,这也是一个妥妥的亭侯侯爵啊。
李猛都因为抓获了右贤王得了个步兵校尉官职。
刘宏下的圣旨这一下子,成就了两侯三将,关键皆出自李氏一门啊!
尽管三人最高官职为中郎将,朝中比中郎将官职高的太多人了。
但是对一家如此封赏也令人震动啊!
如此荣誉,足以让陇西李氏一举成为大汉有数、有名、令人羡慕的将门世家了!
杨赐、袁逢、曹嵩等三公九卿大员都有些坐不住了。
不过。
他们虽然感觉刘宏给李家子弟封赐有些多了。但是,想想李昭、李猛、李辰此战的功劳,他们还真开不了口去劝阻。
为何?
因为三人功劳若是单独拿出来,其实比刘宏封赏官职、爵位还大。
众公卿皆震动。
甚至,也参席的议郎曹操,一时间都羡慕极了。
因为李昭这一战便封侯拜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