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在李昭的授意下,李辰就开始给予张辽在兵书以及武艺上指导。
李辰高达101的巅峰统帅值,以及高达94点的武力值,教导起张辽这个年龄不大的少年而言,效果绝对是立竿见影的显著。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李辰随口一句对兵书的理解,顿时就让少年张辽眼睛大亮,有种醍醐灌顶感觉。
随着李辰对一策兵书解读缓缓的展开,张辽感觉自己仿佛被开启了新世界。
一旁凑热闹的李昭、李猛、李峰、李阳等人都听的颇有收获。
武艺指导方面,李辰的点拨同样让张辽大有收获,十三岁的张辽已经习武数年,立即便感觉李辰武艺绝对算是骁勇。
这个时候,李昭也是站了出来,对少年张辽武艺指点一波。
盖世武将,是能够镇压一个时代武将的存在,不是仅仅只是天生神力那么简单的。
就如继承了李存孝勇武的李昭,对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并在使用双武器上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李昭指点起张辽,比李辰指导更是犀利,更让张辽震撼。
这一刻,张辽既使年龄不大却也是对李氏两个年轻俊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那就是。李昭不仅精通兵法,在武力一项更是冠绝于世。
而李辰,武艺不差,在兵法一项亦是研究极深。
李家子弟何其有幸,一个在武力上称雄,一个在兵法战阵上可堪军中之豪!
少年张辽很是震撼。
而一旁身高两米的李猛、李峰、李阳等人,尽管张辽还不了解,但是同样让张辽内心感觉陇西李氏人才兴旺。
当然,这是张辽视角的震惊。
李辰教导张辽,同样惊讶张辽的灵性。
张辽不仅在武艺上领悟惊人,在兵法的领悟上,张辽更是能够举一反三。
这时,李辰突然意识到了面前这个少年郎,真是个上好的苗子。
若是能够培养出来,他日,定能够在军中有一席之地。
李辰心中敬佩自己兄长李昭的眼光,同时也对张辽起了爱才之心。
当真是,郎有情,妾有意。
王八看绿豆,看对了眼。
李昭也不迟疑邀请来朱儁、张修、马邑县长等一众人前来做见证,为少年张辽办一场简易的拜师礼。
汉朝的拜师,是一件很郑重、很严肃的事情。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尊师传统,并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礼仪。
首先要根据黄历选择吉日作为拜师的日子,以示对师道的尊重。
并有各种的礼仪、仪式。
不过,李昭考虑现在北方的情况,以及军中事情也不少,那些繁琐的礼仪便省了。
在马邑县府大厅内。
在众人的见证下,李辰坐在主位上。
少年张辽双手捧着拜师帖,对李辰行礼。
李辰接过拜师贴,打开看了看。
张辽的拜师贴,其上写明自己的生辰八字、祖籍、上三代姓氏名讳及为徒誓言等内容。
“今日起,你张辽便是我李辰的徒弟了,但切忌不可骄傲自满,不可懈怠懒惰,不可忘却初志。须当勤勉好学,尊师重道,谨言慎行,方能学有所成,才能不负一番教诲!”
李辰面色严肃对张辽道。
“诺!张辽定听从师傅教诲,不忘志向!”少年张辽恭恭敬敬回道。
一旁的朱儁、张修、马邑县长皆是啧啧称赞。
张修、朱儁并不明白李辰为何突然要收一个认识并不久的少年做徒弟。
倒是马邑县长内心称赞李辰的眼光。
大汉的县治,其长官根据县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称为县令或县长。
一般而言,万户以上的大县,其长官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的小县,其长官则称为县长。
马邑县因为地处边疆,人口并不多,再加上近几十年与鲜卑并没有什么仗打。因此,马邑只有县长,并没有设置县令。
但是王凌能够成为这北方边陲的县长,并护佑一城百姓,也并不是常人。
朝夕相处下,他早就知道张辽的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