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经理,真对不住,我刚知道这个事儿,没及时处理,是我没管好他们,你放心,这只是个别人,我们村大部分都是好的!”
汪晶看着比她大不了多少的村长,皱了皱眉,这姜家村也太儿戏了,这么年轻的村长,能镇得住那些牛鬼蛇神才怪。
她放下手中的热茶,说道,“姜村长,在我们厂里,犯了错没人管,相关人员全部都要开除,根本不可能这种软刀子威胁别人还没人管的情况。我现在很怀疑姜婶之前给我介绍的那些人的人品。”
村长脸臊得通红,姜婶子第一个找的,就是他媳妇。
这场闹剧,最终是以姜村长签了连坐保证书,保证“姜家里被选中的,一个犯错,全部开除”而告终。至于姜家大房这边,汪晶见姜老爷子肺都要咳出来了,还把三个孙子、孙媳带过来求情,就矮子里面拔长子,顺着姜婶的眼神,点头允了那个老实的老二媳妇进厂,瞧着一手的茧子,应该是个干活的好手。
文定县主产香菇的地方靠近山区,主要是东山村和西山村两个村。
次日,大晴天,天高云淡,路面半干。汪晶和姜母跟着经委会陈主任、阔山镇镇长一起,踩着泥泞的山路来到这两个村。
两村村长早就听闻县里要开加工厂,心里一直活泛着,也找过乡镇领导,领导让等。他们偷偷去加工厂那边看过,还在装修,就没那么慌。
沿途看到好几家门口摆着大篾盘,里面的香菇晒了九成干,品相也很不错。汪晶和姜母当下就定了长期采购,因为量大,价格比市场价低了些,由于她们只要没开伞的菇,所以只低了一成,春菇一斤九毛,冬菇一斤一块二。
价格虽然被压了,但长期采购,村民们都很乐意。他们往日背到市集上卖,是能卖的贵一些,就是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两位村长,当着领导们的面,我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们提供的香菇品质下降了,比如说都开伞了,或者干度不够,或者有霉变的,那咱们的合作就自动终止了。我们的产品,以后可是要出口挣外汇的,马虎不得。另外,一旦采购合同终止,贵村的员工也会一并被开除。”
汪晶把产品质量和员工任用挂钩,这样的连坐政策,倒是没人会觉得苛刻,毕竟加工厂,原材料决定了一切。
陈主任虽然没发话,但是在汪晶说话的时候他连连点头,心里琢磨着回头敲打镇长一番,谁敢不睁眼坏了他的政绩,他就让谁回家吃自己!
镇长不用说,主动表态会时刻关注产品质量,随时抽查,村长们更是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以次充好。
汪晶还从东山村选了一名采购,是村长的儿子,对两村情况和进出路况都比较熟悉;另外一名采购就是小武爸,原材料的品质是重中之重,除了自己丈夫,汪晶不敢相信别人,最重要的是,他会开拖拉机。
厂里的架子搭起来之后,汪晶和姜母商议着,把开业时间定在了农历的十月初八。定下来之后,她给关佩洁打了个电话,汇报了一下进度,“关总,初八开业,您能赶过来剪彩吗?财务什么时候到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