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2章 李显《登骊山高顶寓目》(1/2)
中宗皇帝诗之二
雄篇绘帝京:唐中宗《登骊山高顶寓目》赏析
登骊山高顶寓目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
阊阖一作闾阎雄里闬,城中宗诗阙壮规模。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一作黄图。
《纪事》云:帝自题序。末云,人题四韵,后罚三杯。日暮,成者五六人,馀皆罚酒
《登骊山高顶寓目》出自唐代中宗李显之手,是一首格调雄浑的五言律诗。诗作描绘了诗人登顶骊山、俯瞰长安城的壮观景象,字里行间尽显大唐帝都的磅礴气势与辉煌风姿,彰显出盛世气象。
开篇宏阔,奠定雄浑基调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诗歌开篇便以高屋建瓴之势,点明长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厚重的历史底蕴。长安周边的土地,曾是秦汉旧疆,岁月更迭,历史的痕迹层层沉淀。而“八水绕长安”的自然格局,泾、渭、灞、浐等八条河流蜿蜒环绕,既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更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这种开篇方式,不仅迅速切题,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长安,更以其雄浑的气魄为全诗定下了宏大的基调,宛如奏响了一曲盛世华章的激昂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