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环顾四周,看着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心中甚是欣慰。
这些年轻人,都是大宋未来的希望啊!
他捋了捋胡须,朗声道:“好!好!好!朕的大宋,有如此精壮之士,何愁不能国泰民安!”
然而,这份欣慰并未持续太久。
这时,一个内侍官快步走上前来,递给晁盖一份奏折。
晁盖接过奏折,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
“怎么了,父皇?”晁雄征关切地问道。
晁盖叹了口气,将奏折递给晁雄征,说道:“你自己看看吧。”
晁雄征接过奏折,只见上面写着:**“自新兵制颁布以来,各地丁壮踊跃从军,热情高涨。然京畿周边物价飞涨,民怨渐生,请朝廷暂缓征兵,以安民心。”**
晁雄征看完奏折,眉头紧锁。
他深知,这是朝廷在物价压力下做出的妥协。
毕竟,大规模征兵,对地方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
尤其是军营的物资采买,更是直接影响了周边的物价。
“看来,我们的征兵计划要暂时放缓了。”晁雄征无奈地说道。
晁盖点了点头,叹息道:“唉,朕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不能操之过急。”
随即,晁盖父子又视察了不同时期入城的新兵营地。
这些新兵,有的刚入伍不久,还带着几分稚气;有的已经训练了一段时间,身上已经有了一股军人的味道。
王进陪同在侧,详细介绍了新兵的训练情况。
他对新兵的训练抓得很紧,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力求让新兵尽快适应军营的生活,掌握作战技能。
晁盖对王进的工作非常满意,当即赏赐了他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绸缎布匹,以示嘉奖。
王进受宠若惊,连忙跪地谢恩。
夕阳西下,将整个军营染成一片金黄色。
晁盖父子站在高台上,眺望着远方,心中感慨万千。
“雄征,你觉得这些新兵如何?”晁盖忽然问道。
晁雄征沉吟片刻,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这些新兵虽然训练时间不长,但潜力巨大。只要加以训练,必能成为我大宋的精锐之师。”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晁盖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晁盖忽然话锋一转,问道:“对了,雄征,你打算如何使用这第一批训练有成的新兵?”
晁雄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意味深长地说道:“父皇,儿臣打算……”
“儿臣打算,先将这批新兵派往河北各地,替换当地驻军。”晁雄征目光坚定,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晁盖略一沉吟,缓缓说道:“河北之地,战略要冲,派新兵驻守,风险不小啊。”
“父皇所虑甚是,”晁雄征胸有成竹地答道,“但儿臣以为,如今我朝最大的隐患,并非外敌入侵,而是内部不稳。河北之地,常年驻扎大量降兵,其忠诚度难以保证。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逐步替换下来,以绝后患。”
晁盖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道:“雄征所言,确有道理。只是这批降兵,该如何安置?”
“儿臣已有腹案,”晁雄征微微一笑,“可将他们打散编入各军,分而治之。再辅以思想教育,逐步同化。”
晁盖”
这时,王进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想起方才提到的岳飞,此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熟读兵书,实乃难得的将才。微臣以为,可将他调入禁军,加以培养。”
“哦?”晁盖来了兴趣,“这岳飞究竟是何来历?”
“回禀皇上,”王进恭敬地答道,“岳飞,相州汤阴县人,自幼习武,力大无穷,箭法更是出神入化。据说,他曾师从一位名叫周侗的世外高人,尽得其真传。”
“周侗?”晁雄征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
历史上,周侗可是位传奇人物,教导出岳飞、卢俊义等诸多英雄豪杰。
如果能请到周侗出山,为大宋训练精锐之师,那该是何等的幸事!
想到这里,晁雄征连忙问道:“王教头,可知这位周侗如今身在何处?”
王进面露难色,摇了摇头:“回太子殿下,微臣也曾多方打听,却始终没有周侗的消息,只知道他云游四方,行踪不定。”
晁雄征闻言,不禁有些失望。
晁盖见状,说道:“雄征,此事暂且搁置吧。如今新兵初成,不宜大动干戈。”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况且,朕也不希望引起朝臣非议。”
晁雄征明白晁盖的顾虑,只得将心中的遗憾压了下去。
他默默地点了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正在操练新兵的岳飞。
夜幕降临,皇宫内灯火通明。
晁盖正准备就寝,却突然想起一事,唤来内侍吩咐道:“传御林军统领,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