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城外的暗处,大梁将领史文恭正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城外,夜色如墨,史文恭静静地藏身于暗处,一双鹰眼紧紧盯着城内传来的一片混乱。
火光映照在无数士兵的面庞上,形成了一幅幅令人胆寒的画面。
火雷声、喊杀声、悲鸣声,交织成了一首属于战场的交响曲。
史文恭紧握手中的长枪,心情激荡,眼中闪烁着一丝冷酷的笑意。
忽然,一队溃兵慌乱地从北门方向奔逃而来。
史文恭眼神一凛,心中暗道:“机会来了!”他猛然一挥手,示意身后的将士们迅速出击。
大梁军如同猛虎出笼,迅速包围了那队溃兵。
“放下武器,否则格杀勿论!”史文恭的声音如雷鸣般回荡在夜空。
溃兵们面面相觑,心头顿时一凉,不少人惊恐地丢下了手中的武器,跪地求饶。
然而,史文恭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这些人身上,他迅速扫视四周,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国舅孙安何在?”史文恭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入每个人的心中。
溃兵们面露惶恐,没有人敢出声回答。
史文恭眉头一皱,目光来回搜寻,终于在不远处的暗处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孙安。
“国舅孙安!”史文恭一声厉喝,带头冲了过去。
孙安听见声音,心头一惊,连忙挥剑迎战。
他心中怒火中烧,但同时也夹杂着一丝绝望。
战马早已失去,身边只有寥寥几个亲兵,形势岌岌可危。
一时间,两人在夜色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孙安手中的长剑犹如灵蛇般舞动,每一次挥剑都带着破空之声。
史文恭的长枪则如龙蛇出海,凌厉无比。
两人交手数十合,不分胜负,战况异常胶着。
刀光剑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惨烈。
“国舅,你已无处可逃,不如归降大梁,保你荣华富贵!”史文恭一边交手,一边大声劝降。
孙安心中一震,手中的剑势微微一顿。
他环顾四周,亲兵已经所剩无几,而大梁军的包围圈正一点点收紧。
他的心中涌现出复杂的思绪,权衡着利弊。
“你们大梁真的能信守承诺?”孙安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手中的剑却依然紧紧握着,没有丝毫松懈。
“国舅若降,我史文恭以性命担保!”史文恭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有千钧之重。
孙安的目光在史文恭的脸上停驻了许久,终于,他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剑,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史文恭:“我愿归降,但……”
夜风凛冽,空气中弥漫着战马的嘶鸣和士兵的喊杀声,孙安的下一步,似乎已经决定了襄垣城的命运。
孙安深吸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
他缓缓地将手中的长剑丢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铛”,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
“我愿归降大梁。” 他的声音虽然有些低沉,但却充满了坚定。
史文恭见孙安归降,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立刻上前,亲自扶起孙安,语气诚恳地说道:“国舅深明大义,实乃大梁之幸!请放心,大梁优待降将,定不会亏待国舅。” 孙安看着史文恭真诚的眼神,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
他点点头,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襄垣城内,火光渐渐熄灭,喊杀声也逐渐平息。
晁雄征率领张清、龚旺、丁得孙等人缓缓步入城内。
街道两旁,关胜、花荣部已经控制了局势,士兵们正在清理战场,受伤的士兵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但秩序井然,并无一丝慌乱。
到达衙门时,门口灯火通明,李逵和秦明早已等候多时。
见晁雄征一行人到来,两人连忙迎了上来。
“太子殿下,城内已控制,徐威伏诛!”李逵的声音洪亮,带着一丝兴奋。
秦明也拱手道:“末将幸不辱命!” 晁雄征微微一笑,点头赞许:“二位将军辛苦了。” 衙门内,灯火通明,将士们正在忙碌地整理着缴获的物资。
晁雄征环顾四周,满意的点了点头。
“张清将军,今日一战,多亏琼英将军相助啊。”晁雄征的目光转向张清,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
张清闻言,老脸一红,挠了挠头,不知该如何作答。
站在一旁的李逵见状,哈哈大笑:“张清兄弟,太子殿下这是在给你牵红线呢!” 琼英闻言,脸上也泛起一丝红晕,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她上前一步,对着晁雄征拱手道:“太子殿下过奖了,末将只是尽力而为。听闻太子殿下飞石之术出神入化,末将心中甚是仰慕,不知可否请太子殿下赐教一二?” 晁雄征饶有兴趣地挑了挑眉,“哦?琼英将军想与我比试飞石?” 琼英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正是!” 晁雄征微微一笑,“好,明日午时,校场之上,我与琼英将军切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