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猛地从睡梦中惊醒,眼睛还未完全睁开,便感到一阵不悦。
但听到是陛下急召,他瞬间清醒过来,睡意全无。
“什么?陛下急召?”他声音沙哑地问道,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和不安。
“是的,大人。宫里的公公刚到,正在前厅等着呢。”侍女连忙回答道。
童贯迅速坐起身来,揉了揉眼睛,伸手接过一旁丫鬟递来的衣物,开始匆忙穿戴。
穿戴整齐后,童贯快步走出房间,来到前厅,只见一个身着太监服饰的人正焦急地来回踱步。
“童枢密,您可算起来了。陛下在宫里等着您呢,快随我走吧。”那太监一见到童贯,便急切地说道。
童贯点了点头,也不多说,跟着太监快步走出了府邸。府邸外,一辆马车早已等候在那里。童贯上了马车,马车便在夜色中疾驰而去。
一路上,童贯也问了小太监为何急召,但那小太监哪里知道,只说是边关之事。
马车很快便到了皇宫。
童贯下了车,跟着太监走进宫门。
皇宫内,灯火通明,侍卫们整齐地站在道路两旁,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童贯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终于,童贯来到了赵佶的寝宫。他整了整衣衫,定了定神,然后走进房间。
“微臣童贯,参见陛下。”
“童贯,起来吧。”赵佶的声音从床榻上传来,带着一丝疲惫。
童贯站起身来,抬头望去,只见陛下坐在床榻上,脸色阴沉,忙低头问道:“陛下,深夜召微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赵佶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童贯,朕刚刚收到消息,辽国天祚帝已经出兵,欲直取我朝代州、丰州、府州三地,你可知此事?”
“什么?”童贯大惊失色,原本还算镇定的脸上瞬间布满了震惊与慌乱,他猛地转头看向了梁师成。
梁师成在一旁微微叹了口气,神情凝重地说道:“皇城司的暗间在辽国南京析津府得到的消息,一路疾驰回报,生生累死十几匹马,自己也说完消息之后,脱力而死!”
童贯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这……这可如何是好?”
“代州守将是谁?”赵佶皱眉问道。
“老将军杨怀玉!”童贯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一些,连忙回答道,“杨怀玉虽为老将,经验丰富,但代州兵力有限,面对辽国的大军压境,能否抵挡得住,臣实在难以预料。”
“府州守将?”赵佶接着问道。
“折克行之子,折可大!”童贯答道,“折可大虽出身将门,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然其父折克行于大观年间病故,政和元年才葬于府州天平山,其人之前一直担任荣州团练使,今年才被提为府州知府,辽军此次来势汹汹,折可大能否守住府州,臣……不敢断言。”
赵佶听了,心中一沉,身子整个瘫在床上,“如此老的老,小的小!三州之地,怕是守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