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好几天不离开马背,
甚至在奔袭之时,还可以一直不进食,不饮水。
“这对身体的损耗,是很严重的。”秦国的勇士这样说着。
对如今夹杂了许多西戎放牧风气的秦国来说,
野外纵驰的艰难,他们很有体会。
“这个啊……”
秦使听到这话,也沉默了一阵。
到最后,他也只能说一句,“且听天由命吧。”
……
“秦国的王盛近来过得如何”
过了两天,
秦使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朋友。
大汉博望侯张骞,这次也随军出战。
只是在此之前,分兵几路,张骞并没有跟随霍去病所率的主力,所以双方之间,没有相见。
如今战事结束,大家得胜回朝,张骞才有机会找到秦使,并询问起西秦那个跟自己很不对服的故人。
秦使告诉他,“他如今已经做上埃及国主了。”
王盛在张骞封侯的刺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为国捐躯这条道路。
而按照埃及那边的制度,女王之夫,也可以成为国主。
在王盛的操作下,
使团出发之前,埃及就已经接受了秦国的册封,成为了其附庸之国。
想来再过些年,在温水慢煮之下,埃及这只“青蛙”,就要融入秦国,成为其本土的一部分。
至于为何不直接占有
只能说秦国近些年的扩张,已经快到极限了。
毕竟诸夏君子想要建立的国家,
从来就不是域外那种,昙一现的“帝国”。
他们要让自己的宗庙长久的屹立,要让子孙的祭祀永远的延续。
所以,
如何将根基扎得更深,让血脉种子繁衍的越多,保障国家的稳定,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埃及那边,其国弱小,其地丰饶,又与秦国接壤,北边的罗马还要渡海才能进攻至此,同秦国争夺。
如此,
倒不急于一时,可以让老秦人消化一点后,再行兼并之事。
“他都为一国之主了”
“真好啊……”
张骞听到这个消息,本想嘲讽两句,说王盛这个大国使臣,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封侯,最终还得吃蛮夷女王的软饭才能上位……
但他到底没能说出口,只是感叹了一声。
张骞的神色看上去有些失落,
秦使知道,这自然不是被王盛的“好消息”所刺激的。
而是因为在这次会战中,张骞遇到的麻烦和犯下的罪责。
按照汉朝的制度,
在张骞回到长安之后,爵位和官职,都要离他远去了。
谁让他在决战这样重要的时刻,遇到迷路这样的问题,以至于没能及时赶到呢
只是,
秦使是见过张骞的。
当年在夏国的“使馆”中,他曾同这位汉使你来我往的交手过,自然知道对方的实力。
能两度出使域外,还平安返回的人,要说在野外突发恶疾,或者迷路于途中,那可能性是很小的。
“你不应该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
秦使也为张骞的后续担忧起来。
对此,
张骞只是忽然含泪,向对方摆了摆手,转身离去了。
随后不久,
夏使过来同秦使商议之后面见汉帝的事情。
他随口提了一句,“我路过张骞所在营帐的时候,听到他在哭泣。”
“嗯”
“他说自己对不起李广将军!”
“唉!”秦使因此叹了一声说,“何必如此挂怀呢”
“向他这样善于辨认方向的人物,却在这样的战斗中迷失道路,想来是暗中有鬼神设阻罢了!”
夏使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只有旁边莫名背了黑锅的鬼神不满的抱怨:
“凭什么怪我”
“明明是李广的神奇能力,把张骞给带坏了好吧!”
迷路侯的伟力,
可不是区区一个博望侯,就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