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永乐园,沈秋想到一句话。
麻绳专挑细的断!
柿子就找软子的捏!
上一世,她温和懂事,体贴父母,处处以他们先,事事做到他们之前,可看似和谐又平静的湖面下,全是暗樵和漩涡。
这一世,她也努力过,却发现,最让她恶心的,反而是最爱她的?
最让她心疼的,倒是成了扎在她心里的刺。
多讽刺?
“走吧,去孔先生那交作业了。”
这几个月来,她从未间断,日复一日,不但硬笔书法有所提升,毛笔书法也渐有风骨。
孔先生说,她学东西很快,天生聪慧。
可沈秋觉得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骨子里若没有那股韧劲,学什么都是不成的。
她呀,就是靠了个勤能补拙。
仅仅如此!
三个月过去,福利院的项目,在孔夫子的领导下,已渐进佳境,其中有三个孩子,书法水平超过了沈秋。
还有一个孩子,对沈秋提起的转盘画,特别感兴趣。
剩下的,都知道手工课是他们的生存之本。
他们也很努力。
沈秋一进门,就看到院子里堆满了手工作品。
有松墨、有泥砚、有紫毫、羊毫,还有一堆造型各异,又是就地取材的竹根笔架和不知名的树根笔架,以及堆积成山的柳条筐,藤编小箱子。
琳琅满目,美轮美奂。
沈秋爱不释手,抚摸着每一样。
除了文房四宝,很多小工艺品,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
其中还有一个用树枝做的小台灯,刷了大漆,非常漂亮。
“真好,居然做了这么多?”
孔夫子笑由心来,摸着他的胡须:“还算少的呢,自从我告诉他们,可以用这些换取零花钱,买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呀,就更积极了,连院长最头疼的那几个弱智儿,也学会了编柳筐。”
说着,他拿起每一件,翻到底部,只见上面都印着孩子们的名字。
代表出自谁的手。
沈秋感动,多好啊。
孔夫子做事很细心,他是真心的在做这件事。
并且,她还都能预料到,这些曾经被抛弃的孩子,找到了人生新的起点。
永远都不再是谁的拖累。
若干年以后,他们也能靠着这些手艺和发现美的眼睛,来养活自己。
运气好的,智商没问题的,也能成家立业。
……
“绢姐,麻烦你挑一套最好的,等下次去燕京,我想拿去送给爸和妈。”
“再挑一套也不差的,包装好送给何书记。”
说完她和孔夫子商量如何定价,自己要的,也按原价出售,最后决定五一劳动节,正式举办商演。
如果需要,她还可以抽出时间客串一下,给孩子们打打气。
孔夫子拍手说好。
不管这些东西,最后能卖出什么价,在他眼里看来,都是无价的。
最后静下心来,看这些孩子练的书法和字画。
虽然有些孩子写得潦草,画的模糊,但沈秋能感觉到,他们都很认真。
把握着能向前的机会,努力去绽放。
“可以进行展览。”
“那是,虽然有些作品别人看来会不堪入目,但我觉得,都值得让所有人看见。”
孔夫子很骄傲,他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教书育人,如今能看到一些成果,那信心是很十足的,也视若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