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途中,诸葛亮与周瑜谈诗论曲,与孙策论及天下大势,言谈间竟丝毫不落下风。赵云护卫在侧,眼中满是欣慰——这位他一路护送的少年,果然非同寻常。
众人穿过繁华街市,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两旁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这支特别的使团队伍。
\"诸葛小先生,赵将军,\"孙策勒马停在一座雅致的院落前,\"此间馆驿已命人收拾妥当,二位舟车劳顿,可先稍事休整。\"
诸葛亮抬眼望去,只见两侧翠竹掩映,环境颇为幽静。他翻身下马,拱手道:\"孙将军安排周到,亮感激不尽。\"
周瑜含笑补充:\"此院临近我府,若孔明有何需要,可随时遣人来寻。\"
诸葛瑾站在弟弟身侧,欲言又止。孙策见状笑道:\"子瑜,你与令弟久别重逢,不如也在此稍作叙谈。我与公瑾先去禀报父亲。\"
\"多谢伯符。\"诸葛瑾深深一揖。
待孙策、周瑜率亲卫离去,赵云指挥随从安置行李。诸葛亮这才转身面对兄长,眼中终于流露出孩童般的孺慕之情。
诸葛瑾伸手轻抚弟弟的发冠,声音微颤:\"孔明,你……怎会如此年幼便出使江东?\"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低声道:“此事说来话长。主公与我师待我恩重如山,此番出使,实有要事相商。”
院中老仆上前奉茶,兄弟二人便在庭前石凳上坐下。赵云安置妥当后,识趣地退至远处警戒。
远处传来更鼓声,诸葛瑾起身:\"时候不早,我该去府衙复命了。晚间宴席上,你…\"
\"兄长放心。\"诸葛亮目光清澈而坚定,\"小弟自有分寸。\"
就在此时,一队侍从捧着崭新的衣冠而来。为首者躬身道:\"奉周都督之命,特为诸葛先生备下礼服。\"
展开看时,竟是一套按诸葛亮身形特制的使节朝服,针脚细密,纹饰精美。更令人称奇的是,连玉带、发冠等配饰都一应俱全,尺寸分毫不差。
赵云不禁感叹:\"周公瑾果然心细如发。\"
诸葛亮抚过衣袍上精致的云纹,轻声道:\"周郎雅量,亮记下了。\"
待诸葛瑾离去,诸葛亮站在庭中仰望江东的天空。暮色渐沉,几颗星辰已隐约可见。他忽然问道:\"子龙将军,你看这吴郡气象如何?\"
赵云按剑而立:\"城池坚固,民心安定,孙氏根基已深。\"
诸葛亮微微颔首,稚嫩的声音却带着超然的洞见:\"是啊,如此根基……岂能轻易动摇。\"
夜幕完全降临时,孙策派来的仪仗已至门外。灯火通明的车驾前,诸葛亮一袭新衣,虽身形尚小,却自有一番气度。赵云银甲白袍,持枪护卫在侧。
\"请使者登车。\"侍从恭敬行礼。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向着吴侯府邸缓缓而行。街巷两侧,好奇的百姓窃窃私语——谁都不曾想到,那位名震中原的刘皇叔,竟会派一个孩童作为使者。
夜风吹过,掀开车帘一角,露出诸葛亮沉静的侧脸。那双清澈的眼眸中,仿佛已映照出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