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章 这是……导弹?!(2/2)

深夜十一点,研究所最机密的会议室内,灯火通明。

\"同志们,今天紧急召集大家来,是有一项特殊任务。\"老李神情严肃地环视着会议桌前的十几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每一个人都有着令人敬佩的履历和专业能力。

\"什么特殊任务,这么神神秘秘的?\"坐在角落的赵忠诚教授忍不住问道。他是龙国着名的火箭动力专家,曾参与过东风系列导弹的研发,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老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一个特制的保险箱中取出一个金属筒,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取出里面卷起的图纸。

\"今天凌晨,我们从香江的特殊渠道收到了这套技术资料。\"老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武器系统设计方案,代号'雷霆'。\"

他将图纸展开在长桌上,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是一套极为精美的技术图纸,上面不仅有详细的结构设计,还附有大量的计算数据和技术参数。

\"这是...导弹?\"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站起身,凑近了看,\"结构好奇特,从来没见过这种设计。\"

\"不仅仅是导弹。\"老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这是一种全新的武器概念——反舰弹道导弹。\"

会议室内一片哗然。在这年代,弹道导弹主要用于对地打击固定目标,比如城市或军事基地。将弹道导弹用于打击海上移动目标,这种概念在当时几乎闻所未闻。

\"反舰...弹道导弹?\"赵忠诚教授皱起眉头,脸上写满了怀疑,\"这怎么可能?弹道导弹怎么能精确打击海上移动目标?\"

\"请看这里。\"老李指着图纸上一个复杂的结构,\"这是一种全新的终端制导系统,结合了主动雷达和红外探测技术,能够在导弹重返大气层后,锁定并跟踪海上移动目标。\"

科学家们挤在一起,仔细查看着那些复杂的设计细节。随着阅读深入,他们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为惊讶,再到震惊。

\"这...这不可能!\"负责电子系统的王明教授突然拍案而起,额头上的青筋暴露,\"这种精度的制导系统,至少要二十年后才可能出现!看这个信号处理算法,这明显是...这简直是...\"

他说不下去了,只是用手指不停地敲打着图纸上的某个部分,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不仅如此,\"火箭推进专家刘建国插话道,他的手在不自觉地颤抖,\"这种二级点火系统和弹道设计...天哪,这简直是未来技术!按照正常的技术发展路径,这至少要到21世纪才能实现!\"

赵忠诚教授此时已经戴上了老花镜,正一行一行地仔细阅读着技术参数。突然,他猛地摘下眼镜,脸色变得苍白:\"这些数字...如果属实...天啊!\"

他站起身,踱步走向窗边,又走回桌前,再次拿起图纸,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导弹,如果能够实现,将彻底改变海战的格局!它可以从陆地上,远距离精确打击任何海上目标,包括...包括航母!\"

\"正是如此。\"老李严肃地点点头,\"这就是'雷霆计划'的核心目标——打破航母霸权,为龙国的海洋权益提供坚实的保障。\"

此时,会议室里已经乱成一团。科学家们争相查看图纸的不同部分,有人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有人喃喃自语,还有人直接瘫坐在椅子上,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这是谁设计的?\"王明教授几乎是喊出来的,\"哪个天才能够想出这种概念?这简直是...简直是...\"

老李神秘地微笑:\"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拥有了这套方案,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它?\"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挑战。无论这套方案多么先进、多么完美,如果无法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实现,那就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材料科学专家陈学思是第一个回应的:\"最大的挑战是材料问题。导弹重返大气层时,将面临极端的高温和气动压力,需要特殊的耐热材料。我们目前的材料科学水平...恐怕难以支持。\"

电子工程师张立铭接着说:\"制导系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高精度的复合制导系统,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这些在当前都是极为前沿的领域。\"

火箭专家刘建国则指出:\"推进系统倒是相对可行,我们已经掌握了固体火箭技术,虽然需要一些创新设计,但总体来说,这部分困难不算最大。\"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