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自然不会平白挨打,立刻就组织了兵力进行反扑,想要趁着红营刚刚夺取大平村和小孤山、立足未稳之时将这处要地抢下来,但他们也不敢在红营的炮口之下集结大军布阵进攻,只能依赖于各部将官各自集结甲兵,以极为松散的阵势绕向东西两面,向大平村发起了进攻。
天下诸方势力之中,可以说郑军是军纪最为严苛的一部,在郑芝龙时代,郑军的陆师说是不堪一击都算给他们留了几分颜面,当初清军攻略江南之时,负责防守长江防线的郑军部队炮轰被清军击败的高杰等部溃兵之时威风八面,可等高杰余部剃发投了清军,划着小舟舢板渡江来攻时,占据长江天险的郑军便是一触即溃,当时郑军的战力,基本只能和早就腐朽透顶的卫所兵坐一桌了。
直到郑成功在金厦大整军之后,才将那些海盗一般的郑军水师捏成一支能跟清军精锐争锋的强军,郑成功的整军之法也没什么特别的,就如同当初戚继光一般,以极为严苛的军纪管束兵马,郑军各条军纪之中,动辄便是斩首、军棍之类的肉刑惩罚。
这样捏成的军队毕竟还是一支中古军队,作战之时纪律森严,将领军令如山,但却完全依赖于将领的控制和指挥,打起仗来就需要严整的阵形,以方便将领对所部进行调派和控制。
但如今郑军摄于小孤山上的火炮威胁,不敢排列阵形,自然也就没法管束住全军大举攻击,只能是各部将领领着一批甲兵投入战斗,冲击大平村的郑军兵马就显得零零散散,各部之间也缺乏配合,基本都是各打各的,郑军主将将手下甲兵撒出去便失去了控制,只能依靠这些甲兵和基层将领自己的战术素养。
相比而言,有掩体依托的红营组织度自然远远高于郑军,郑军布置的防御工事,正好被红营充分的利用了起来,许多田兵和游击队跟着一起在大平山中据守作战,依托郑军构筑的土墙用郑军遗留下来的鸟铳猛放排枪,郑军披甲仰攻本就艰难,顶着红营的铳弹冲到一半,又面临自己挖掘的深壕,拥在深壕前遭到红营集火轰击,死伤无数,连大平村的边都没摸到,便败退了下去。
攻击小孤山的郑军部队同样也遭到了挫败,在爬山之时就遭到大平村里红营的轻中型火炮和各式火器轮番轰打,避无可避,死伤惨重,即便攀近山顶,穿着十几斤重的盔甲,早已是气喘吁吁,而山上驻守的红营甲兵却是以逸待劳,一次反冲锋,便几乎成了一边倒的赶羊和屠杀。
郑军第一轮攻击失败,只能暂且撤兵,留守茶洋镇的郑军主将见状,干脆把兵马从茶洋镇里拉走,只留下一小部分人马看守,在红营火炮射程之外另外择地集结排阵,准备第二次攻山。
宋汤兴在小孤山上将郑军动态看了个清楚,见郑军的战船也跟着向下游驶去,在一处江湾停泊,郑军正从船上拆下火炮来,轻轻吐了口气:“倒是不蠢……郑军要准备总攻了,咱们钉死在此,此战便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