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营也跟在清军屁股后头狂飙突进,清军一路败逃,败兵散了一地,许多清军兵将纵使有心逃去新喻县归队,但却陷在大雨泥泞之中不可自拔,被红营赶上成了俘虏,清军沿路抛弃了大量的兵器铠甲,还有许多没有装船、随着陆师行动的火炮辎重,全部都成了红营的战利品。
大雨稍息,红营的骑兵马队逼近新喻县,岳乐亲自登城擂鼓,穆占领前锋营出阵,逼退了红营的骑兵马队,这一场最后的交锋也让双方彻底确定了清军尚有一战之力,红营已经不可能强攻新喻、彻底打垮歼灭岳乐所部的军团。
随后红营的大部队直抵新喻县城下,掘壕立营与清军防线对峙,背后则是大量武工队、游击队和组织起来的百姓四处抓俘虏,从分宜到新喻一线的山地之中还跑散了许多清军的部队,红营便组织人手大举搜山,每时每刻都不断有清军的俘虏从山里押出来。
直到峡江、临江、南昌等地的清军援军陆续抵达,清军士气稍稍恢复,开始将防线缓缓向分宜方向挪来,红营才撤兵而走、退回分宜县,岳乐见逼退了红营大军,也陆续开始退兵撤回南昌。
与此同时,镇守萍乡的清军见安王爷的援军败退,他们彻底被孤立起来,也慌忙撤兵北逃,又遭到红营左路军的打击和追击,损失过半,剩下的一部分跑去醴陵投降了吴军,一部分则逃去铜鼓,甲械装备几乎丢了个干净,这场袁州—分宜之战自此彻底落下了帷幕。
战后双方点算,仅分宜一线的攻防作战中,清军满八旗甲兵和甲骑就损失两千多人,蒙古八旗损失近三千人,绿营甲兵损失近五千多人,仅攻击作战中阵亡的清军兵将就多达一万四千多人,清军撤退之时失踪和溃散的兵将更是多达五万多人,仅红营俘虏的清军兵将就有近三万人,更不用说袁州、萍乡等封锁线西段近五万清军近乎全军覆没了。
红营此战的损失主要是在攻城和之后的反攻、追击之时产生,正兵阵亡四千余人,受伤五千多人,重伤残疾的也有一千多人,但这一仗俘获了近三万人的清军兵将,以红营的转化能力,这些俘虏大半都会投入红营的阵营,相比而言这些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而清军的损失却难以补充,岳乐只能对整个江西的布置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清军开始以南昌城为中心整体收缩,临江府、瑞州府、抚州府的清军部队都收缩在府城周围,南昌府西线修水、武宁等地清军收缩至靖安县一线,建昌府整个放弃,兵马补充进广信府和抚州府。
同时岳乐还做好了彻底放弃江西的准备,在饶州府、南康府、九江府这些连接浙皖的州府大兴土木、构筑新的防线。
而随着清军的退缩,红营吉安根据地、赣北根据地、赣南根据地,自此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