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0章 大明洪武时空,胡惟庸薨,谥号文正。(2/2)

“父亲!”

胡惟庸的儿子瞪大双眼,这是实话,但实话怎么能往外说?

父亲是在交代后事吗?

胡惟庸示意管家抬起自己的手,轻轻将儿子的眼角的泪水擦去。

“痴儿,莫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我死后,将我带回老家安葬吧。”

“你就在老家为我守墓,墓旁开块田地出来,种点棉花、蔬菜,再种棵树。”

顿了顿,胡惟庸让管家从自己枕头下拿出一封书信,交给儿子。

儿子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封血书。

抬头写道:臣胡惟庸请废丞相制度……

胡惟庸摸着儿子的头,轻声吩咐道:“把书信收好,去替我交给燕王。”

见儿子没反应,胡惟庸又安慰道:“快去吧,我一时半会还死不了。”

胡惟庸望着儿子的影子怔怔出神,直到儿子从房门走去,已经看不见背影了,才回过头来对管家说道:“我刚才说的,你就原话告诉燕王,让他原封不动的传给陛下。”

“再让燕王帮我请个罪,就说陛下此次回京,臣没有办法在城外迎接了,若有来世……罢了,来世不想再遇见他朱重八了。”

管家深吸一口气,叹道:“好。”

“我还以为你会辩解,说你不是探子,又或者骂我一顿,说我直呼陛下名讳。”胡惟庸轻声笑道。

管家摇摇头,“您都知道了,我又何必再骗您。”

胡惟庸紧紧抓住管家的手,“我就问一个问题,希望你能如实的回答我!”

“可以。”

“我的病,是不是你们偷偷安排的!”

管家摇了摇头:“不是,得知您的病情加重,燕王还专门选派太医来为您治疗,让他们一定要把您救回来,但你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只能勉强给您吊着一口气。”

得到了想要的答复,胡惟庸嘴角微微扬起。

“也是,他怕我死在他监国期间,他说不清楚。”

“扶我起来,趁着日头正好,晒晒太阳,以后再也晒不到咯。”

房门口的过道上,阳光透过斜角射在胡惟庸的脸上。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跟着我的?”

“至正十七年。”

胡惟庸抬头直视着天空,和至正十五年和州的那片天空一样。

一幕幕回忆在胡惟庸脑海中闪过。

至正十五年,有个叫朱元璋的攻破了和县,被他岳父任命为总兵,镇守和州。

有个书生听说了这件事,做着封侯拜相的美梦,想去扶龙庭。

先任元帅府奏差一职,不久转任宣使。又当了宁国县主簿,后来又升了知县。

再后来迁任吉安府通判,又去湖广任按察佥事,又当了太常寺卿。

等大明开国了,终于完成了梦想,当上了丞相。

胡惟庸眼皮打架,感慨了一句:“大好河山,真想再看一眼。”

是日,大明洪武时空,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薨,朱元璋钦定谥号“文正”。

……

《大明历史教科书.洪武白话第一版》胡惟庸篇卷末总结:胡文正公是洪武皇帝陛下最器重的臣子,怀抱着恢复汉家江山的理想,随陛下南征北战,管理内政。

洪武八年,陛下携皇后、太子回乡祭祖的时候,以刘备诸葛亮之事,将国政交于胡文正公,让他协助年幼的燕王监国。

胡文正公因天幕启示,敏锐的意识到宰相制度已经不符合大明,想要废除宰相制度,并推行新法。

胡文正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了天下,却被朝中奸臣屡屡阻隔,以至于英年早逝,抱憾而亡。

胡文正公去世的消息传到凤阳,陛下嚎啕痛哭,三日不进食,怒骂老天不公,让大明痛失诸葛。

……

《大明太祖实录·胡文正公列传》:胡惟庸,字文正,濠州定远人。少负奇节,通经史,善谋断。

元末天下崩乱,惟庸闻太祖高皇帝起兵濠梁,慨然曰:“此真命之主,汉家再兴之机也!”遂杖策谒军门,投效麾下。太祖见其器宇不凡,引为腹心,每称“吾之孔明”。

太祖征伐四方,惟庸常参帷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势大,诸将惶怖。惟庸献火攻连环计,密调舟师断敌粮道,终助太祖破敌六十万军。及平张士诚,惟庸总揽粮秣,昼夜督运,三军未尝乏食。太祖抚其背叹曰:“运筹之才,萧何不及!”

洪武初,六部初立,百废待兴。惟庸领中书省,定户籍、核田亩、修刑律,创“黄册鱼鳞”之法。尝于奉天门悬十二字屏风:“吏清则国治,赋均则民安,法简则讼息”。太祖命百官日诵之,以为施政圭臬。

七年冬,天幕现,其光如练。

惟庸大悟,泣血上《废相疏》:“臣观天幕垂戒,宰辅权重实违天道。请罢中书,分权六部,天子亲总万机。”

然此议触众怒,六科给事中联名弹劾,勋旧宿将多怀怨怼。惟庸独对家人叹:“吾以残躯作薪柴,但求新政得行,死何足惜?”

八年春,太祖携孝慈皇后、懿文太子归凤阳祭陵。临行执惟庸手曰:“昔昭烈托孤孔明,今朕以大明付卿。”命其辅燕王监国。

时浙西水患,惟庸七日七夜不眠,亲绘《导淮入海图》,发十五万民夫疏浚,终解江南之困。有司奏请立碑纪功,惟庸斥曰:“代君牧民,职分而已。”

二月十四,呕血案牍间。临终前犹持朱笔批答奏章,墨迹淋漓与血痕相浸。

太祖闻讣,掷杯于地,赤足奔出,望应天方向长跪恸哭。

谕礼部曰:“文正公克勤克俭,谋国忘身,非‘文正’不足彰其德。”

遂罢中书省,设四辅官,皆以五品学士充任,永为定制。

史臣曰:文正公殁而相位绝,此诚千古未有之变局。

观其遗奏字字椎心,乃知废相非太祖寡恩,实文正公以性命谏成。

昔诸葛亮治蜀,立法垂统;文正公辅明,破旧立新。

虽天不假年,然其忠智贯日月,宜乎配享太庙,永昭臣极。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