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2章 李时珍的错误(2/2)

经过测算,铜权重2996克,按秦汉衡制的单位量值和权的量级程序,此权当为12斤权,据此折算每斤合249.7克。

有关方面认为该权标准净重应为3000克,之所以发生了约13\/的误差,可能是因为当时铸造技术上的因素。

由此推算东汉时期称量的标准,据此东汉的1斤应折合为250克,1两折合为15.625克(或缩简为15.6克)。

也就是说,张仲景的方子,至少从明朝开始,所用药量就少了五分之一。

然而,即便国家发布公告,大多数医生仍然沿用的是李时珍的剂量。

毕竟,用了这么多年,或许效果差,但并不是没效果,至少是有用的。

现在突然加重剂量,要是出了问题,吃死了人,谁来负责?

但是,中药里有一味药,叫做附子。

附子的医效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共有34个经方需要使用到附子,其中八个经方为生附子,二十五个经方用的是炮制后的附子,还有一个经方不确定用的是哪种附子。

二十五个需要用附子的经方,主治普通阳虚患者,功效在于温阳、散寒、利水、固表。

而八个需要生附子的经方,则是患者病情危重之时采用的,功效在于回阳救逆,挽救生死。

类比成西医,就相当于IcU抢救了。

附子有毒性,尤其是生附子,药不对症,几克就能要了人命。

但是剂量不够,同样救不活。

这就导致许多中医不敢用张仲景的真实剂量,只敢用李时珍传下来的错误剂量。

毕竟,都已经到抢救的地步了,反正都是要死的,运气好救活了是自己有本事,没救活是他自己命不好。

又不是自己医术不精,大家都这样用的。

只有少部分中医敢用正确的剂量,其中最出名的是火神派的李可老先生。

他用的剂量最符合实际,也最为人所害怕,是致死量的数倍。

而且老先生加大剂量是在发现铜权之前。

六十年代,老先生治疗一个老年心衰妇女,当时的家属都已经在准备后世了。

老先生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用了方子,每副药中用15克附子。

老妇女的儿媳不懂煎药常识,误把3天用药量的3副中药一起煎了,并在3个小时里一勺一勺都给婆婆灌了下去,结果当天晚上老太太就苏醒过来了。

这次煎药时适得其反的意外事件,使老先生意识到剂量大小问题是疗效的关键。

老先生开始遍查医书,看到宋朝就有人怀疑过经方的剂量问题,写过《普济本世方》《伤寒九十论》的许叔微,着有《本草衍义》的寇宗爽,都曾探讨过《伤寒论》的方子为什么后人用起来没效,可能就是因为所用剂量不够。

于是老先生确定李时珍的医书记载有错误,开始超脱标准的大剂量使用附子。

从此以后,经先生之手治疗的心衰、肺衰、肾衰病人,没有死过一例。

但同样,先生也不被主流医学界接受。

谁知道你是不是运气好,瞎猫撞上死耗子?

你比李时珍和各代名医还牛?

直到大司农铜权的出现,才证明了老先生所用剂量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其他人敢学,或者说他们不想改变,因为但凡出一次差错,自己的后半生就毁了,甚至有牢狱之灾。】

. . . . . .

评论区:

〖按理说李可老先生这么牛,怎么没见过宣传呢?〗

〖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

〖既得利益者最怕出现无法控制的东西。〗

大明,嘉靖年间。

“别叫唤了,已经扎完了。”

“先生,我感觉我现在像只刺猬。”

闻言,李时珍退后一步,打眼一瞧:“你形容的还挺贴切。”

“先生,天幕说您医书记载有错,可要改?”

“要改,不过不是现在,我们先不去京城,去甘肃。”

许三多张大嘴巴:“啊?你该不会是想……”

李时珍点了点,“是的,想办法找到这个古墓,挖出铜权,我要亲自测一测。”

“您直接在书上改一笔,不就行了吗?”

“眼见为实,因我一本医术,已经误了学界几百年,这次又岂能因为天幕一言,就轻信其言,你要知道,我们的度量衡与后世也不一样。”

许三多愣是愣了点,但也知道挖墓是犯法的,是要被砍头的,于是劝解道:

“先生,我们去京城,直接由陛下下令挖掘不可以吗?”

陛下下令,那就是官方行为,牵扯不到先生。

无非是陛下被大臣咒骂几句,陛下也不怕这个啊。

李时珍想起捕蛇老者临别之际和自己说的话,叹了口气,看向小许,缓缓摇了摇头。

“去了京城,我们可就出不来了。”

太医院。

“改剂量?”

“改?若是皇亲国戚、诸位大臣吃出了问题,砍谁的脑袋?”

这人心想,皇帝、太子、公主、后妃被咱们治死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那时候怎么没见说要砍谁的脑袋?

院正轻咳一声:“须知后人为了所谓流量,颇爱编造故事,这故事还编的真假不分,谁知道这故事是不是编的呢?”

“除非陛下下令让我们更改剂量,又或者陛下命人去找汉代古墓将这铜权挖出来,否则我们绝对不改。”

“要知道,做了不一定对,但不做就肯定不会错。”

众人也是回过味了,会心一笑。

咱们这位陛下,天幕若是说丹方剂量出了问题,他肯定立马就改了。

但药的剂量出了问题,他可不会管,他又不用我们的药。

他会为了天下人赌上自己的名声派人去挖古墓吗?

这可是会被记在史书上的,他绝对不可能做出如此大公无私之事。

缩在角落的一名太医并没有和众人一样微笑,反而皱眉思索半天,才微微抬头,提出一种可能。

“药的剂量有问题,丹药的剂量会不会也有问题?”

“陛下会不会觉得自己修仙炼丹不成功,就是因为剂量问题?”

众人心里顿时咯噔一声,坏了,忘了这茬了。

嘉靖的袇房内。

“呵,朕就说嘛,朕的炼丹术没有问题,是剂量出了差错。”

嘉靖看向抱着一大摞书卷赶来的黄锦问道:“家中可人有打着你的招牌,行挖坟掘墓之事?”

黄锦愣了愣,突然明白了嘉靖的含义。

“回主子,有,恰好在甘肃。”

“让他们收敛点,你的口风也紧一点。”

“主子,奴婢明白。”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