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缕暮光消失于山脊,桃花寺院中生起一簇火苗。
火苗在锅底缱绻,很快,铁锅上的鱼汤开始沸腾。
当那锅清水变成乳白色的浓汤,铜铃微响,寺门被轻轻推开。
王寻看见院里的火光,还有火光旁的老和尚,微微一愣,却不是十分意外。
他自是知道自己师父的本事。
老和尚笑吟吟看向门外之人,冲他招手:“回来啦。阿寻,饿了吧,鱼汤熬好了,快来喝点。”
王寻眼眶一热。
每次他离开桃花寺回来,师父总在等他。
要么在寺前边种菜边等,要么在院中做好好吃的,见到他时开口,总是这句:
回来啦。
好像,他们并不是差不多十年未见,而是短暂分别。
“嗯,师父,我回来了。”王寻掩下眼中的热流,进了寺。
他放下包袱,坐在老和尚身边的板凳上,接过老和尚舀好的鱼汤,边吹边喝,热腾腾地喝了一大碗。
喝完又亲昵地将碗递过,老和尚笑眯眯地往碗里添汤。
“还是咱们云溪山的鱼、桃花寺的水好。”王寻感慨。
老和尚眼中的笑意更盛,陪着王寻就着些涮素菜用了少许饭。
两人时不时盯着彼此的脸看。
看这些年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
目光对上了,就会心一笑。
餐毕,王寻将身边的包袱拿起打开。
原来是两件新的百衲衣和两双新鞋。
“买的?”老和尚脸上一直保持着笑。
“当然不是。是我这些年想师父的时候,一点一点缝纳的。”王寻献宝般捧递过来。
笑意滑落眼底,老和尚略显浑黄的眼睛熠熠烁烁,伸手接过。
他一点一点摩挲着衣服上的针眼:“你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王寻神情一滞。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师父。
王寻知道自己的身世,是三年前的事。
那年,他跟随弘智去了鸿蒙城。
两年后,他在弘智的安排下进入国子书院旁听。
为了融入国子书院,他曾留过几年头发。
三年前,他跟随国子书院学子离开鸿蒙城历练,只是因为不是国子书院真正的学生,他与国子书院的学子分开而行。
机缘巧合,他救了从沧溟宗偷跑进先神洲的应龙许含卿。
不,应该说许含卿就是为了寻他才出现在先神洲的。
无论是应龙还是玄虎,在识别同族一事上,具有与生俱来的敏锐。
王寻被许含卿带来的人强行带回沧溟宗,在那里待了三个月。
也是那时,他认识了小炽霄。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他跑了。
许含卿第二次进入先神洲,还是为他而来,想带他回沧溟宗,说那里才是他的家。
想到这里,王寻看向老和尚:“师父,你那么神通广大,你一直都知道我是谁,对不对?”
老和尚回望王寻,脸上那些皱纹又透出一股悲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