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小舟是那种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乐观的孩子。从小到大,因为顽皮淘气,还真的没少挨老师罚呀,打呀。但是那个时候,他从来没有怕过老师,相反还是何老师耍心眼儿啊,斗智斗勇啊!有时候会把老师搞得哭不得,笑不得。除了学习,做其他什么事情都相当认真的。老师要是交代他做点什么事儿,那个认真劲儿啊,一定要把事情搞好。在学校里老师有什么活找他干了,他就高兴的不得了,回家就会和妈妈分享。
但是我是能够感觉的到,那个时候的老师打心眼里都是很喜欢他的。老师的心都是热的。
我现在时常会回想起闺蜜的孩子,心中便充满了痛惜。我总是想,如果他能像小舟那样,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毫无顾忌地向妈妈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大家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他,明白他真正的需求和困扰。
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有时候,一个孩子的困扰可能只是源于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评价,或是课堂上的一次误解。但就是因为这样的误解和困扰,让孩子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不安。如果当时他能勇敢地说出来,让大家知道他的真实感受,我们完全可以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帮助他走出困境。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强调“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让孩子心中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观念,觉得老师说自己会怎么怎么样,他就认为自己就是那样了,就感觉到恐惧,排斥,甚至悲观,失望了。其实这不就是一个老师胡吹滥侃,显得自己懂得多,瞎说吗?根本就没有的事情,孩子却当真了。
其实孩子当时如果能够跟我们说出他心里的困惑,我们就让孩子不要在意就好了,帮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就好了。让孩子多和那个班主任接触,让班主任多给孩子一些肯定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重视就好了。其实这个很好解决的。当时那个班主任那个舍不得呀,一再挽留,最后才不得不放手了。
现在我常常想,如果闺蜜的孩子当时不遇到那个老师,没有他那些装腔作势的各种魔鬼预言,那么孩子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他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正在某个知名企业里担任要职;也许他正在国外留学,体验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或许他正在攻读研究生或博士,追求着更高的学术成就。无论哪种情况,他都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的。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更好的条件。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