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3章 通过性格的改变,更好的融入社会(2/2)

? 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学习,其实是干涉了孩子自己的课题;

? 一个成年人太在意别人是否喜欢自己,是把“他人的评价”变成了自己的课题;

? 一个孩子为讨好别人,不断否定自己的兴趣和判断,这就是被别人干涉了自己的课题。

阿德勒建议我们要学会分清:**“这是谁的课题?”**然后再决定该不该参与或承担责任。你说“不要干涉别人,也尽量不要别人干涉你”,就是对课题分离最清晰的总结。

当人们真正做到课题分离,就能减少人际中的冲突和内耗,更自在地生活。

?

五、用电影来理解:从孤僻到阳光的成长之路

你提到的电影角色,可能是像《心灵捕手》《垫底辣妹》《三傻大闹宝莱坞》这类作品中的人物。他们一开始往往都有严重的自卑感、与社会的脱节,甚至人格上的闭塞。但随着剧情推进,他们通过:

? 与他人的链接(导师、朋友、伙伴);

? 找到自己的优势或热爱;

? 经历一次次突破自我边界的事件;

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和社会融合。

这其实就是阿德勒理论的完整路径:

自卑感 → 追求优越 → 社会兴趣 → 心理成长与人格重塑

这些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反映了每个人心中潜在的“成长旅程”:从封闭、自我怀疑,到自信、阳光、融入社会。

?

六、总结: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阿德勒的心理学是一种赋能的心理学。他不像弗洛伊德强调病理性和童年创伤,也不像荣格那样追求神秘性象征,而是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

?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为谁;

? 你过去的经历不决定你的人生,你对人生的目标才决定一切;

? 不要陷在“我不行”的泥潭里,要学会一步步尝试、努力、走出去;

? 一旦走出去了,看到更多的人、更多的生活方式,就能意识到:

“原来我也可以被理解、被喜欢、被需要。”

这才是性格改变的真正起点:不是变成别人,而是成为那个更真实、更勇敢、更自由的自己。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