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辽东太守公孙度更加不可能。
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公孙度这两年在辽东广招流民,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威行海外,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已经不在听从大汉朝廷的征召。
而且他们自以为远在辽东,又有辽泽天险,并不惧怕幽州的军队。
但是要想他们前来支援我们也不太可能,辽东到我们段氏部落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需要经过慕容氏所在的区域。
其二,需要经过幽州牧刘虞治下的辽西郡。
慕容氏必然不可能允许辽东军经过他们的领地,幽州牧刘虞也不太可能放对方的军队前来。
即使刘虞愿意放行,在下相信公孙度也不敢派兵前来。
否则,幽州军攻其腹背或是派兵攻打辽东,则公孙度无能为力也!毕竟他现在已经公然自立,正是亲汉朝廷的势力首先打击的对象。”段明庆这些年长久研习汉文化,能说出这样的见解,在如今的段氏鲜卑一脉中,属实不容易。
“除了与南方的素利、弥加、阙机等小部落联盟外,你们还有其他更好的建议吗?”段氏族长看向了其他族老与各部首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并没有更好的意见。
“哎,算了,派人尝试与素利他们取得联系,如今慕容氏得到轲比能相助,想必他们更加担心被吞并。”段氏族长摆摆手后,长叹一声。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一月初五。
幽州,广阳郡,蓟县。
此时已经进入到寒冬季节,大雪纷飞,路上几乎看不到任何行人。
但是在一处农田中,仍然有数十人在辛苦的忙碌着。
“枣先生,这批早熟稻怎么样了?”刘辩在寒冷的大雪天,仍然来到了农田中,急切的询问道。
“史侯,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到寒舍中休息一下。”枣轼指了指附近的一排房子,郑重的说道。
这处房子本就是为了研究早熟稻的生长而为枣轼等人所建,除了枣轼外,还有他麾下的研究团队,以及招聘的一些负责打杂的百姓。房子的规模颇为不凡,负责打杂的百姓见到史侯等人到来,立刻奉上热茶,热情的招待起来。
“有半数早熟稻没有收获成功,其余半数确实收获了,收获的早熟稻比我想象中的要好!”枣轼端起农户递来热茶,暖了暖手的说道。
“怎么会如此,早熟稻不是具有抗寒、抗旱的特性,而且生命力极其强盛吗?”刘辩听闻有半数的早熟稻没有收获成功,有些焦急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