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李朝在王伦称帝时的国王是李乾德,不过没几年就去世,随后即位的李阳焕在位十年也病死,传位给了三岁的儿子李天祚。
幼子当权,那么权力不外乎就要落入到外戚、宦官或者权臣手中,于是李阳焕的王后黎氏摄政,黎王后的家族没有人才,为了稳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便宠信起了另外一位外戚,也就是李阳焕生母杜王后的弟弟杜英武。
杜英武逐渐掌握了李朝的大权,便颇有些篡逆的心思,铲除了一些反对他专权的官员,但李朝的其余世家官员,如苏、武、杨、黄等家族,觉得既然无法对抗杜氏,那我们就抱大腿告状呗。
这条大腿自然就是中原王朝,为此王伦特意命使者,按照前宋惯例,封李天祚为交趾郡王,杜英武不得不消停了下来。
朝廷在广西不断调兵准备收复大理国,杜英武甚至比高量成更加关注北方的局势,谁知道中原王朝会不会声东击西,突然南下进攻李朝?
而且大理国的最宁镇就在定水的中游,定水就是红河,若是中原与大理国联手,沿着定水突然南下,是可以直接杀到李朝国都升龙城的,他不能不警惕啊!
心里有鬼的杜英武看什么都觉得是针对自己的,故而卢俊义这里刚刚从特磨道向大理国东部进发,杜英武就慌忙抽调兵力向北江路富良府调兵以作防备。
大越李朝受中原的影响太深刻了,毕竟自认为是“巨唐静海军节度使、安南大都护”,所以李朝初年的行政区划是学唐朝,以道、州、县为名。
后来宋朝兴起,李朝又效仿前宋,改道为路,等到新汉改路为行省、改州为府,李朝再一次效仿,也改州为府,富良州就变为了富良府。
杜英武还算是有些军事眼光,毕竟六十多年前宋神宗南讨,富良江之战打得李朝称臣,所以富良府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意义十分重大。
卢俊义还没有发起在石城郡的规模战役,李朝的点兵遣将消息先被本地的朝廷密探快速传回到广西,广西方面并无任何表示,只是传书南海水师。
于是南海水师都督李俊便以巡视为名,带领着二十艘火炮船,向着富良江入海口的白藤海而来。
李俊在数年前就将大营从广东南海府南移到了广西宁越府,由于驻地固定,信鸽传递极为方便,所以李俊来得也极快。
但李俊还没有赶到白藤海,石城郡陆良城之战就已经结束了。
朝廷此次出兵打出的名号,其中一条就是认为大理高氏威逼诸部,要为三十七部蛮主持公道,得益于汉军的良好口碑,沿途的几个蛮部并没有阻拦,而是就此借道放行。
原本应该是大理国最外部屏障的三十七部蛮如此配合,卢俊义亲领骑兵冲杀在前,突进速度极快,甚至石城郡西南的弥勒部、中部地区的纳诟部两个蛮部主动派了数千青壮协助汉军作战。
在次后的广西兵赶到后,石城郡中南部的陆良城就被汉军一日而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