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杨六郎之死(一)(1/2)
送别了哥哥杨四郎,打点行装,杨六郎又回到了佳山营寨。
宋真宗听信谗言,本要治杨六郎擅离职守之罪,因寇准、吕端等相劝,只好作罢。
宋真宗先后封扬六郎为三关守备,又封为高州团练使等官,领兵均在万人之内。
辽宋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结为兄弟。两国无战事久矣。闲来无事,每多出巡。先后把远在太行山打游击的呼延赞所部召回麾下,又收了占山为王的绿林草冦多部。把杨宗保〈又名杨传永)杨宗勉(又名杨德政)带来前线大营,把一身本领全部传给了他们。
杨延昭(956—1014),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如辽国人知道他勇不可挡,是天上的六郎星下凡,所以称他为杨六郎。至于杨六郎是杨业的大公子还是第六个儿子,有多种说法。本书不是历史书,是小说,虽然是依据正史而写,但也有虚抅的成份。古代的史书,言简意赅吧,篇幅较短。比如《三国志-魏志》近二十万字的篇幅就写完了;而《三国志-蜀志》仅八万字的篇幅就把一个国家的历史(四十多年)全部写清楚了?不可能吧。因为正史篇幅短、少的原因,各种野史出现了,作了补充,充实了历史。但野史难免考证不精,流于传说,错漏较多等缺点,使人产生怀疑,不敢信以为真。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版本较多,故事情节大都引人入胜,真实性则大打折扣。跑题了,说远了。
却说杨六郎镇守边关二十多年,难得清闲起来。每天仍不忘出操练习,武功不能废,战事也有可能再次发生。虽说辽宋如今交好,谁敢保证几十年后还会和平相处?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天子,政策可能就会改变,昔日的和平局面就有可能会被打破;那时,如果边关废驰,工事倒塌不管,武器缺少更新,粮草准备不足,是要吃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