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当地百姓对这种橡胶需求量不大。根本没有种植,都是本地百姓用的时候,去树林中采集就行了。
虞醒只从滇南收集了几百斤。
看似数量不多。
但是各方面一分配,就没有了。
虞醒倒是已经给滇南下了命令,这种树胶有多少,算多少,一体收购。
但是虞醒觉得,也不可能多高的产量。
一方面是先天因素,这种黄角浆在产量上万不是橡胶的对手。
另外一方面,就是种植难度了。
虞醒估计想开辟种植业种植,需要很多时间,几年,十几年都有可能的。
虞醒只能耐心等待了。
虞醒每每想起,都怀念南美洲的橡胶,土豆,玉米。
虞醒在摇晃的马车中,正好翻越到阿拉丁与王文昭的文书。
“赵忠做得不错。”虞醒心中欢喜。
战马的问题初现端倪,如果能打开阿拉伯世界的市场,很多事情都能得到解决。
只是得知海都使臣的消息。虞醒心中有一个念头:“鸡肋。”
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之所以食之无味。
就不说海都与云南之间的互信问题。
说到底,忽必烈与海都之间的矛盾,是孛儿只斤家族闹家务,真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忽必烈是非常魄力来处理海都的问题。比如对海都做出重大让步。
忽必烈是觉得没有必要。
而不是不能。
历史忽必烈,海都都死。双方是有一段时间重归于好的。
所以,现在与海都合作。等将来大军北上,就不说渡过黄河,就是渡过长江。那时候,会是什么样子,都不好说了。
就说现在,云南有什么地方用得上海都?
海都倒是有马,但是这马能送到云南来吗?
不能。
至于其他合作,更是空谈。
海都非但没有带来好处,还有弊端。
虞醒对内竖立的对元强硬派,而今却与孛儿只斤家族的人勾勾搭搭的。这会让内部一些思想混乱的。
这一点,倒不是不能解决。
但海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带来这样的坏处。吃不到猪肉,还有一身腥,何苦啊?
只是-----
“倒也不是没有用处。”
虞醒心中有一个念头,不过讲武堂到了。暂时不表。
张万早就等候多时了。将虞醒迎进了讲武堂中。
讲武堂原本准备在五华山区。
后来,转到了临渊宫附近。
因为五华山附近圈地圈得很厉害。大学,军营,工厂,等等乱七八糟的机构。将五华山的好地方都占了,倒也不是没有空地了。但是总体上,都不打合适。
而临渊宫这边可不一样。
这里是新区。
更距离虞醒近。
还有临滇池。
讲武堂不仅仅讲陆战,还有水战。
故而,就选在这里。
虞醒最后也同意。
虞醒觉得,如果真有关键时候,讲武堂就是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虽然是各级学员,数量并不多,只有一千多人。但是这里可不是枢密院的训练营,根本不培养士卒,只培养军官。
一千多人为核心,足以立即扩编成一支大军。
因为虞醒特意交代过,讲武堂正常教学并没有中断。
虞醒看着一个个军官在在教室中学习,心中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很像大学校园。不。这其实就是大学校园。
这里的学员,几乎不做什么体能训练的。这个靠他们自己维持了。毕竟来到这里的学员,最少是管一百人的都头。甚至有人之前,能到营官一职。现在战场情况下,已经不需要他们去肉搏了。
他们要学习的是指挥战斗。
各种图上作业,数学知识。也挺枯燥与乏味的。
虞醒说道:“张叔叔,这些新战法,你掌握的怎么样了?”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张万说道:“我不敢说,我都掌握了,但如果上战场,指挥新汉军打仗,却也自信没有问题。”
张万能力在哪里放着。
战争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的。变得仅仅形式而已。如果张万在战场,忽然遇见这种新战法,非抓瞎不可。而今反复研究近一年,越发对虞醒的军事才华,惊为天人。
实在觉得虞醒在军事上,乃是一代宗师。今后数百年领兵之人,必为虞醒门下,否则一定打败仗。
放在历史上,估计也只有孙子。能相比了。
张万自觉自己绝无可能如虞醒这样,无中生有,创作出一套崭新的战术体系。
但是学习掌握,问题还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