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弄得大王都知道了,彻底一查,不知发落了多少人……”
曹氏听得若有所思,膳房在任何人家里都是最能直接看出人情关系的地方,燕王府先前未有主母,李淳业不可能亲自去管这些事,所以之前的膳房都是交给管事。
不过,但凡是人就有私心,朝廷律法严明可贪官污吏也没见少,何况手握一点权利的管事,自己既然进了门,自然就要管起大大小小的事。
可顾氏究竟有什么用意,她这番话听着像是忠告,劝自己不要贸然行事,以免乱了阵脚,可转头一想,曹氏又觉得顾氏的话更像是诱导。
李淳业立府也才四年,管事们在暗中攀关系,下人们稍有风吹草动就人心浮动,燕王府看起来赫赫扬扬,实际上内里还是一团乱麻。
自己出身不显,忽的一日飞上梧桐枝,身边都是金凤凰,自然迫切的希望做出一番成绩,若做的好,别人也就服了她,若做的不好……
曹氏抿唇一笑,看着顾七娘的眼神十分亲切,“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我可是长见识了,你再跟我说说其他的事吧……”
直说了一个多时辰,曹氏听得是意犹未尽,顾七娘见她满意,眼中带着几分意味不明的笑。
侍女进来传摆早饭了,曹氏才惊觉时辰过的太快,她歉疚的看着顾氏道:“光顾着跟你说话,却没想到时间不早了,反正你也还未吃饭,就在我这里吃吧!”
说罢她补充了一句:“只要你别嫌弃我吃的清谈……”
顾七娘闻言急忙摇头:“娘子看得起妾是你宽容,只是规矩是规矩,妾不敢逾距,还请娘子见谅!”
她都这样说了,曹氏也不好再留人,拉着顾七娘亲热的说了几句话,也就散了。
……
燕王府正院有四个管事嬷嬷、八个一等侍女、十二个二等侍女、十六个三等侍女,加上曹氏带来的一个奶母、六个陪嫁丫环,共有四十七人。
这些人在曹氏一进府,就安排妥当了,她深知自己是高嫁,虽然需要心腹,但此时尽快融入王府的生活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她只留了三个贴身丫鬟做一等侍女,其余几个都按着王府的规矩来安置。
对曹氏这位新主母的安排,正院的人都松了口气,至少此举表明,王妃是信任她们的。
侍女玲儿服侍曹氏洗了手吃早饭,忍不住问起她为何跟顾氏那么亲热。
曹氏喝了口白粥,闻言呵呵直笑,她没有回答,而是问起一旁静立的宋嬷嬷,“嬷嬷在王府里服侍了四年,你说说看这位顾孺人是什么性子?”
宋嬷嬷最先是管库房的,后来李淳业定了亲她就被调来正院做事,曹氏成亲那晚就是她在青帐外服侍。
既恭顺又有眼力见,话不多还聪明,因此曹氏对她的影响很深刻。
她愣了一瞬,想了想回道:“顾孺人性子恬静,进府一年多,倒是从未听闻她恃宠生娇的事……”
“瞧瞧!”
曹氏睨了玲儿一眼,慢条斯理道:“嬷嬷都说了,有宠而未生娇,可见这位顾孺人,本性纯善,她一进门就磕头行礼,我问什么就答什么,无一丝隐瞒,难道你要我给她一个下马威?”
“那才是丢了体面呢!”她轻轻哼了一声,吹了吹碗里的热气。
“可是……”玲儿蹙眉,“大王对她……”
曹氏伸手止住她的话,又问宋嬷嬷,“大王宠爱顾氏人尽皆知,以嬷嬷之见,我该怎么做?你们又该怎么做?”
宋嬷嬷心里紧了紧,她知道,自己现在还算不上王妃的心腹,但既然她在正院做事,那就得以王妃马首是瞻,自己若回答的合王妃心意,也许就能得到重用了……
她快速的思考一番,斟酌着词句答道:“以奴之见,娘子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把眼睛放在顾孺人身上……”
“顾孺人再得宠,她都是妾侍,就是翻了天也翻不过娘子去,咱们大王可不是那种是非不分的人!”
曹氏没有露出不悦,宋嬷嬷语气笃定,面色越发从容:
“名分、地位,娘子什么都有,现在最要紧的是慢慢的把内务抓在手里,娘子得证明,你是个能撑的起的人!”
“向谁证明?”玲儿好奇问道。
宋嬷嬷看了眼淡定微笑的曹氏,心中越发有了底,“当然是向韩夫人证明……”
“说句逾距的话,咱们大王若要争大位,府中少不了一个贤内助,娘子把诸事管理得当,韩夫人就高兴了!”
“等那个时候,娘子再生下嫡子,陛下就高兴了,他们一高兴,顾孺人再得宠,又算什么呢?”
玲儿满眼震惊的看着宋嬷嬷,心中的佩服无以言表。
曹家家风严谨且人口简单,她如何能知道这些算计,所以听完宋嬷嬷的话,才觉得自己多有不足。
曹氏看着玲儿的无措‘呵呵’笑了起来,宋嬷嬷松了口气,更加恭敬的垂下头,只听曹氏慢悠悠对她道:
“记得嬷嬷说过,你有一个干女儿在针线班子上,我想做件披帛献给皇后殿下,你去问问她,可知道宫里对花样子的讲究……”
这就是要拉拢自己了!
宋嬷嬷压抑住眼里的兴奋,福身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