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左充能够站稳脚跟,那么将左家人陆陆续续安排进朝堂以后,左南风自然有了染指朝堂的力量。
奈何第一步就被群臣驳回了。
虽然给了左充外戚封侯饿的待遇,确实不给左充任何实职。
这让左南风想要在朝堂之上扶持代言人的计划破灭。
于是左南风便相出了在群臣之外找合作伙伴的念头。
上官隅便是第一个尝试对象。
所以左充才会在上官隅刚刚进都城,便私下拜访。
也许是左充的这番言语实在是发自肺腑,上官隅感受到了其中的真诚。
上官隅立马附和道:“实在是荒谬,这大燕到底是我上官家的,还是这些大臣的。”
左充闻言,心里暗道:“有戏”。
上官隅紧接着说道:“武安侯,不瞒你说,小王在封国时也是处处受到这些大臣们的掣肘,不仅不给任何支持,还三番五次的指手画脚。”
“若不是父皇对我们信任,诸王岂不是个个都要被除国”
说到情深意切处,上官隅眼中甚至都红了。
左充赶忙安慰道:“河间王多虑了,这朝堂还不是这些大臣们说了算,上面还有圣上。”
“是啊,本王这次回都城除了吊唁父皇以外,便是要请皇兄和皇嫂为我等封国在外的诸王做主。”
“我等在外兢兢业业的治国封国,时不时的还要抵御北方五族的侵袭,当真是不容易。”
上官隅在说到皇嫂的时候特地加重了语气。
按理说,即使上官隅是如今大燕皇帝的弟弟也不应该称皇兄。
而是应该称圣上。
但是为了显得亲近之意,上官隅故意如此说。
左充自然也明白上官隅的意思,于是说道:“诸王都是天家血脉,为圣上守卫边疆,实在是不该受此等屈辱,圣上定会为诸王做主。”
聊到这儿,这次双方的目的都已达成了。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左充又急匆匆的从后门偏僻的院子离开。
直到走到大街上,才搭乘马车离开。
左充离开以后,上官隅立马换了一副姿态,脸上哪有悲伤和愤恨的表情。
两名谋士也从暗阁里面走了出来。
上官隅朝着二人拱手说道:“刚刚的对话两位先生也听到了,不知二位先生如何看待这洛阳的局势。”
闻言,一名年纪稍长的谋士从容地回道:“如今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新皇或者说新后在朝堂之上和群臣交锋屡屡处于下风,这次大朝会说是议定庙号,其实是通过诸王的力量,打击群臣的气焰。”
另外一名年轻的谋士紧接着说道:“皇后等人不免也有找外援的意思,毕竟左家之人除了左充,无人当得大任,这便是大王您的机会。”
听到二位谋士的意见一致,上官隅哈哈大笑起来,“不错,这确实是我的机会,但是孤可不愿意当她左南风的刀”。
“所以大王,我们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要占据绝对主动。”
“等大王占据了大势,到时候想要处于什么位置,自然是大王自己说了算”。
可以说,两位谋士的话已经有一些大逆不道了。
这也是大臣们忌惮诸王的原因。
封国可以说是国中之国。
国人只知大王而不知朝堂和皇帝,这还得了。
这也是上官隅感觉到处处受掣肘的原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