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之后:排排坐,分果果
在李世民的眼里,突厥人虽然强悍,却只是纸老虎一个,真正的心腹之患,其实是隐藏在朝中的危机。玄
武门之变是完美的,李世民几乎是以最小的代价坐上了皇位,以至于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都变成了他的打工仔。
问题是,这帮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李世民还是摸不透啊!他们表面上投靠了李世民,可心里也在害怕李世民会找他们秋后算账,再者说,老爹还活着,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来个绝地大反击?至于李建成的党羽,李世民更没法控制。
李世民很聪明,可他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先安抚,再观察。
当时,朝野的政治势力至少分为四派:
第一派:秦王府的旧臣。
文臣: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宇文士及、高士廉、虞世南、唐俭、刘政会。
武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长孙顺德、李孝恭、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柴绍、屈突通、侯君集、张公谨、张亮。
第二派:李渊的旧臣。
文臣:裴寂、萧瑀、封德彝、陈叔达。
武将:张平高、李高迁等人。
裴寂是老皇帝的粉丝。萧瑀对两府的态度基本上做到了不偏不倚。封德彝就是个老油条,至少李世民觉得他是秦王府的人。陈叔达比较偏爱李世民。总而言之,除了裴寂,其他人的政治立场没有太大的问题,李世民
还可以接受。
问题在于,他们是门阀士族的中坚人物,武德朝的既得利益者,这可不符合李世民的政治期望啊。这帮老头子的治国的理念,还是以保守循旧为主,比如人才的选拔,希望按照老一套,以贵族子弟为主,寒门人才什么的必须靠边站,就这一条,李世民就不可能接受。
第三派:太子府和齐王府的旧臣。
文臣:魏徵、王珪、韦挺。
武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冯诩、李思行。
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李建成倒台之前,他们是朝廷的政治新贵,地位要比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高。然而,老板倒台之后,这帮人沦为李世民的备用人才,只能看秦王府旧臣的脸色过活。
第四派:态度中立的大神。
比如李靖和李世勣。这两位兄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搞政治站队,凡是对天下百姓有利的事,他们举双手赞成;凡是违背道义和做人原则的,他们坚决不做。据史料记载,玄武门之变的前夕,李世民曾经拜访过这两位大神,希望他们能够鼎力相助,可怜的李世民,说尽好话之后还是惨遭了拒绝。不过,李世民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别人越是傲娇,他就越看得起他们。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