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原本的意思是继续打击太子府党羽,可尉迟敬德的一番话令他改变了主意。随后,李世民传下命令: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其他的人一概不予追究。
626年6月7日,李渊下诏,封李世民为皇太子。
626年6月8日,冯立、谢叔方等人返回长安,正式向李世民递交了求职意向书。随后,薛万彻等将领也在李世民屡次示好后返回长安。
客观地说,李世民通过一场完美的政变,攫取了家族的最高统治权,还没有引起
统治集团内部的热血厮杀,这样的斗争艺术确实令人钦佩。
尉迟敬德虽然劝李世民不要乱杀人,可李世民内心的原则很简单:诛杀潜在的威胁分子,拉拢骨干分子。该杀的还是要杀,这个马虎不得。
庐江王李瑗,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哥。这位老兄就是一个平庸的贵族子弟,前半生浑浑噩噩,事业搞得一塌糊涂。李渊登基之后,李瑗靠着宗室身份捞了个庐江郡王的头衔,626年,李渊将他封为幽州大都督,让他镇守北部边境。
李瑗上任之后,渊哥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担心他担不起幽州的重任,于是命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前去幽州辅佐。
王君廓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年轻的时候以贩马为生,职业虽然不光鲜,可毕竟是个正经的工作。遗憾的是,王君廓总喜欢干些鸡鸣狗盗的事儿,深受老乡们的鄙视。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想着聚众为盗,却遭到了叔叔的反对,于是诬陷邻居和叔母私通,诱使叔叔杀了邻居,叔侄二人这才浪迹天涯。
后来,王君廓投降了唐朝,在李世民的军中效力,灭刘黑闼一战,王君廓表现突出,被李世民保举为幽州都督,并受到了李渊的亲自褒
奖。换句话说,王君廓和秦王府有着扯不清的利益关系。
一个是懦弱无能的宗室,一个是骁勇强悍的阴谋家,两人迅速产生了火花。尤其是李瑗,几乎对王君廓言听计从,一度要和王君廓结为儿女亲家。
玄武门政变之前,李建成派人和李瑗联系,希望能够将他引为外援,可合作还没谈妥,李世民就弄死了李建成。事后,李世民派通事舍人崔敦礼前往幽州,命李瑗火速返回长安,李瑗内心恐惧不已,于是向王君廓寻求帮助。
事实上,李瑗和李建成并没有实质性的合作,按照最新的赦免政策,只要他回朝,啥事儿没有。遗憾的是,李瑗把王君廓当成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可王君廓却把李瑗当成了仕途的垫脚石。在王君廓的眼里,李世民肯定很忌惮这帮李唐宗室,只要把李瑗谋反的罪名坐实,岂不是大功一件?
王君廓匍匐在地,涕泪俱下地说道:“王爷啊,如果您回朝的话,肯定会被李世民弄死。您坐守幽州城,手下拥兵数万,为什么要回去自投罗网呢?”
李瑗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将崔敦礼拘了起来,强行逼他说出长安城的实情,见他不肯屈服,李瑗直接将他打入了大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