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年3月,长安城陷落,洛阳城的主力部队溃败,隋炀帝彻底放弃了治疗。
隋炀帝似乎已经预感到,他的下场不会太好。
他曾经对挚爱一生的萧皇后说过:“外面不少人都想要算计你我,不过你放心,就算是大隋不复存在,朕也可以学做长城公陈叔宝(南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死后,被追封长城县公),你也可以做沈后(陈叔宝的皇后沈婺华),家国天下,江山社稷,这些都是浮云,你我只管痛饮。”
隋炀帝每次安慰完萧皇后之后,便会喝得烂醉如泥,醒来之后,对镜自怜,感叹道:“这颗大好的头颅,究竟会被谁砍下呢?”
问题是,谁又能轻易地舍弃大好年华?舍弃壮丽的江山社稷?
白天的时候,杨广
在江都宫摆下流水宴席,和萧皇后、后宫佳丽尽情地喝酒玩乐,什么佳肴美馔、山珍海味,全都给老子端上来品尝,什么书画古玩,奇珍异宝,通通给老子呈上来把玩,真可谓杯不离手,酒不离口,亡国之君的形象,令人作呕。
然而,到了傍晚时分,隋炀帝便会将所有美女和内侍喝退,自己独自一人,身穿素衣,拄着拐杖,走遍江都宫的楼台馆舍,曲水凉亭,不到深夜,绝不回宫休息,唯恐美好的帝王生活会在一瞬间离他而去。
江都宫中,萧瑟的背影折射的是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人都是渺小的,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也终归会化为一抔尘土。也许在这一刻,隋炀帝已经参透生命的来去轮回,不再为生命的无常感到悲哀。
长安和洛阳的失控,让隋炀帝深感回到中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不想坐以待毙,考虑到丹阳(今江苏南京市)是许多王朝的都城,又有长江相隔,至少可以让他继续享受一段帝王生活,隋炀帝决定:迁都丹阳!
隋炀帝的决定,在江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部分人都不赞成前往丹阳,因为那里气候潮湿,关中的人肯定会
水土不服,再加上丹阳经过连年战乱,粮食极度匮乏,即便是迁都过去,也难以持久。
群臣纷纷进言:希望隋炀帝可以回长安主持大局。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话是欺骗世人的。
长安城的新主人姓李,名渊,是隋炀帝的大表哥,如果李渊的脑子没有被门夹过,肯定不会把权力交还给小表弟。群臣之所以要回长安,是因为家眷和财富基本上都在关中地区,而李渊和突厥人早就达成了协议,如果拿下长安城,权力和土地归他,人口和财富都送给始毕可汗。
这也就意味着,这帮官老爷的身后之事,完全没有着落。
617年8月左右,朝廷的官员,军中的将士,都有私自逃跑的先例。
尤其是骁果卫,已经到了人心不稳,人人想跑的地步。
隋炀帝第二次攻打高句丽的时候,为了弥补府兵将士的缺陷,特地从关中地区招募了许多勇士,组建了精锐的骁果卫,此刻正保护在他的身边。
骁果卫的战斗力天下闻名,远超一般的正规军,这些将士背井离乡,跟随隋炀帝前来江都,为的是上阵杀敌,建立军功。然而,隋炀帝的荒谬行径,军事上的不作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