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乘热打铁,将枪口对准了做了六个月邻居的河间郡丞王琮!悲剧的是,一连打了好几个月,河间县城都是稳如泰山,窦建德部伤亡极其惨重。
客观的说,窦建德毕竟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个人魅力带领团队,平日里也有些小聪明,能取得一些小成就,可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大局观,缺乏对未来的规划。611年,窦建德和高士达就开始起兵造反,可后来竟然在高鸡泊呆了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除了等待朝廷来干他们,几乎是一事无成。
说得好听点,这是战略性低调,猥琐发育,说得不好听,他们和王薄一样,以反抗大隋的暴政,抗拒高句丽战争为目的,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定位成推翻大隋统治的起义军,是一群毫无组织文化,毫无理想信念的人!
窦建德能活到最后,不是靠顶尖的谋略,而是时事造人。
就拿攻城略地来说,窦建德坐拥十万雄兵,却没有拿下河间县城,反而和地方官府和平相处,以至于让河间郡丞王琮竟然对他心生了仰慕之心......618年4月,隋炀帝被杀身亡,消息传遍了全国。
河间郡丞王琮举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
率领着河间的官员向百姓宣告大隋陛下驾崩的噩耗。就在此时,发布会现场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窦建德派了一位高规格使者前来,对隋炀帝的去世表示了沉重的哀悼!
所有人都惊愕了......
不过,河间郡丞王琮却很开心,这几个月来,双方是敌对的立场,王琮有心投降,却碍于面子和名声,不敢投降。这下好了,隋炀帝被杀,王琮算是为大隋王朝站完了最后一班岗,接下来也该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了。
发布会完事之后,王琮私下会见了使者,表达了投降窦建德的意图。
随后,窦建德命大军后退三十里,提前置办好丰盛的酒席,等着王琮的到来。
没过多久,王琮身穿白色丧服,双手反绑在背后,带着河间郡的大小官吏来到了窦建德的军营门前......窦建德亲自为王琮松绑,随后将
他们揽入上席,一边用餐,一边讨论着大隋王朝的兴衰得失,气氛极其和睦!
当然,王琮和窦建德都是明白人,两人皆大欢喜是好事,可不能让外人觉得死了皇帝,你们作为臣子反倒很开心,说出去也不好听啊。于是乎,王琮在适当的时机,掩面哭泣,强
烈自责,窦建德也热烈配合,二人最后尽兴而归。
王琮离开之后,窦建德的手下提出了强烈的质疑:王琮长时间抵抗,以至于自家兄弟死伤不少,如今濒临绝境才出城投降,不能就这样放过他!
如果是放在以前,窦建德或许会一时冲动,杀了王琮。可如今不一样了,窦建德是长乐王,十万大军的统帅,他需要考虑大局。
窦建德的态度很坚定:王琮是一位很有节操的人,哥们正想提拔重用,以此来勉励那些忠君爱国之人。先前咱们再高鸡泊当土匪,也许可以随意杀人,可如今要平定天下,怎么能随意残害忠良呢!
平定天下?小弟们露出了质疑的眼神,这让窦建德很不是滋味儿。
窦建德估摸着这帮人以后可能还会找王琮的晦气,于是下了一道严令:有敢拿王琮一事煽动军心者,罪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