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场由书生之见引发的辩论赛,最后被窦建德的无厘头攻势草
草结束,这也意味着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一条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路途。
假如让我们来评价一下窦建德的最终决定,说他是扳不倒骑兔子,不稳当的人,那也是一种片面评价了,因为农民工出身的他,有一股子犟劲,始终不向官二代富二代低头,他要与我的二郎李世民决一雌雄,看看哪个更有种。
明月几时有,请你抬眼瞅,
决战虎牢关,谁砍谁的头。
砍头不眨眼,只要下狠手,
杀了哪一个,谁都青史留。
这一场你死我亡的争夺战,就在拥兵十万的窦建德和只有三千余兵马的李世民之间展开了。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李世民的胆量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出,敢拿3500人跟人家10 万人拼,以小搏大,好吃不怕辣,就等着底牌是什么了。
李世民的底牌是一个间谍,早已潜伏在夏军阵营里,间谍姓甚名谁无从知晓,我们只知道此人按照李世民的计划,开始使用一个诱敌深入的战术。
首先,间谍散布一条假消息,意思即为驻守虎牢的唐军粮草已经吃了上顿没下顿,按照往日的习惯,该放马出来吃草,得以缓解草料的短缺。
然后,李世民煞有
介事地把一千匹马放了出来,在一座小岛上津津有味的吃草,窦建德信以为真,认为虎牢已经无人值守,可以偷袭了。
最后,到了晚上,李世民把一千匹马和士兵召回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虎牢关埋伏下来。
等着窦建德准备大摇大摆出发,我驻守虎牢将士们,齐刷刷地战列队形,务必给予夏军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都不知道是怎么死?
再看看夏军这边的景象,简直是一群干活爱偷懒吃饭端大碗的乡野村夫,一边懒懒散散地走着,一边还互相插诨打科,完全是真实的“置生死于度外”的翻版。
如此乱哄哄的场面,李世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命令宇文士及所辖的三百骑兵进行突然袭击,务必做到夏军乱上加乱的效果。
俗语有云: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小不大是条虫,突袭一定要灵活运用,因此李世民吩咐道:“若敌军不动,你也别冲动,敌军若乱动,那就直接当先锋,我们随后总攻。”
战事的发展是随着李世民的后半句话而发展,敌军果然乱得像厕所里的粪蛆,毫无章法地乱窜翻滚。
在李世民的那一声充满男人磁性的命令下,三千多兵马蜂拥而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